訾 訾怎么读( 二 )


5、訾 。读音有两个:
(一)zǐ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訾,不思称意也 。从言,此声 。《诗》曰:‘翕翕詍詍 。’”形声字 。本义是不想使上级满意 。这里的《诗》指《诗·小雅·小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训》云:‘翕翕詍詍 , 莫供职(供奉职事)也 。’毛传云:‘翕翕然患其上,詍詍然不思称其上 。’不思称其上者,谓不思报称其上之恩也 。”所谓的“翕翕詍詍”,实际上指的是:翕翕地(害他的上级),詍詍地(不想使他的上级满意) 。
本义之外,訾还有其他用法:
(1)诋毁;指责 。《广雅·释诂二》:“訾 , 毁也 。”《礼记·曲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陆德明释文:“訾,毁也 。”韩愈《进学解》:“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指责医师用菖蒲延年益寿,让他用利尿导泄的猪苓去做长寿药?。?
(指责)
桓宽《盐铁论·诏圣》:“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音) , 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 。”盲人琴师看不出黑白却善于辨别声音,儒生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却善于指责非议 。这也是成语“无可訾议”的出处,指做得很完美,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 。訾,在这里就是诋毁、指责的意思 。
(2)厌恶;恨 。《管子·形势》:“訾食者不肥体 。”尹知章注:“訾 , 恶也 。”厌恶食物的人不会吃胖 。
(二)zī 。这个读音出自《广韵》 。用法如下:
(1)衡量;计量 。《正字通·言部》:“訾,量也,算也 。”《国语·齐语六》:“桓公召而与之语,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 , 诚可立而授之 。”韦昭注:“訾,量也 。”桓公就召见被推荐的人 , 和他谈话,衡量审视他的素质 , 看他是否可以辅助完成国事,确实可提拔当大官的就委以重任 。
(齐桓公与管仲)
(2)考虑 。《广韵·支韵》:“訾 , 思也 。”《韩非子·亡征》:“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 。”积忿易怒而不思前顾后的,可能灭亡 。
(3)什么 。《方言》卷十:“訾,何也 。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 , 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 。”显然 , 这是方言用法 。
(4)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夏,四月,乙酉,单子取訾 。”杜预注:“訾,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5)分别通“咨”;通“恣”;通“疵” 。各取所通字字义,不再详列 。
此外,訾还是姓氏 。《通志·氏族略四》有载 。现在《百家姓》中列378位,注意訾在作姓氏时,读音是zī,平声 。
訾的小篆写法如图:
(訾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45,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