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简介 北大简介和历史( 二 )


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在河南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均有类似的发现,虽然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是仓储类的遗迹,但对其功能、性质的认定仍缺乏可靠的证据 。此外,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发现也尚属首次 。


地上式土坯立柱粮仓基础部分
时庄粮城
田野考古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判断此类建筑遗迹的性质 。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考古发掘方法已经无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求助于现代科技 。经过多年的探索 , 北大科技考古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学科理念,就是以田野为起点和考古问题为导向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工作模式 。
田野中,任何一个遗迹都有建造、使用和废弃的相应堆积 , 而在这种连续的堆积体上进行多学科的系列样品取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采用这种方法,北大科技考古团队分别获取了残留物分析、植硅体、碳化大植物遗存和土壤微结构分析样品,通过细致的实验室工作,成功在仓底的使用堆积中检测到了相比其他部位显著突出的黍素成分、粟黍植硅体和碳化大植物遗存 , 从而证实了此类建筑是存储单一类的粟黍粮食作物的粮仓 。

发掘现场取样
而土壤微结构的观察,更是在粮仓的底部发现了显著的土壤和植被发育的证据,结合发掘现场观察的堆积结构 , 证实了此类粮仓为土坯立柱架空的地上式建筑 。
进一步与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合作完成土木工程实验后 , 研究团队还在粮仓的建造基础堆积中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隔水、防水层,完全符合现代粮仓建筑防潮隔水的工程技术要求 。这些工作无疑确证了时庄遗址发现的特殊遗迹为史前的粮仓 。

田野中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此集中的粮仓究竟是一处大型聚落的一个功能区,还是一个独立的专一功能性聚落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扩大发掘面积,并开展更大范围内的调查和勘探 。果然,扩大发掘面积之后,在遗址所处的台地上发现了两周方形夯土围墙 。墙体宽2.6~3米,残存高度0.5~1.3米 。结合钻探可知,两城均为长方形,总面积2300平方米,城内粮仓之间为低洼的排水沟并通往南侧的城门通道 , 而城的中间是一座唯一的具有居住功能的三连间土坯排房,应为粮仓管理人员居住 。如此,一座结构完整、功能专一的“粮仓城”被全面揭露出来,而它周围1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精密钻探表明,还均匀分布着同时期的13处聚落 , 时庄粮城是一处专门为这些聚落提供储粮服务的功能专一型的新型聚落 。
本次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不仅解决了两大难题,中间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 田野考古少不了艰难的探索,但也常常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一次对粮仓底部土壤的切片分析中,大家发现土壤里有很多“小虫子” 。在现场参与工作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张海老师见到了,觉得这是一个重要发现,或许可以证明粮食里有虫子 。为了弄清楚这些“虫子”到底是什么,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参与了鉴别,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一条条像极了虫子的东西,竟然并非虫子,而是一种孢子囊 。虽然最终结果并不符合最初的期待,但这个过程中又增长了新的知识,张海说这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