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挡车下一句 螳臂挡车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螳臂挡车下一句 螳臂挡车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3月23日,大四学生小顾在社交平台上传了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随后被卷入长达一周的舆论“撕扯” 。
有人说她在渲染悲情,也有人说她在“博流量” 。也正是自那天起,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开始呈爆炸增长趋势——每日新增从977例到979例,最终破千达1580例 。小顾骤然成为偌大网络意识洪流中焦虑者的发泄口 。
在经历了崩溃和泪水后,她选择关闭自己的评论区,但她依旧没有放弃对真实的记录 。
讲述人:小顾 年龄:22岁 职业:在校学生
我叫小顾 , 今年22岁 , 是一名应届毕业生 。
如果没有疫情,今年应届毕业的我应该会在考研失败后,继续在公司实习,最终顺利签下合同、成功入职 。
然而事与愿违 。
大概两周前 , 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都确诊了新冠 。这不仅打破了我原本的规划,也给我带来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和变故——这是我第一次直面舆论的压力 。
事情的开端是一通来自社区的电话 。
19号晚上,妈妈接到社区通知——在常规筛查中存在核酸结果异常情况 。于是21号下午 , 她被转运至华山北院 。
我和爸爸作为密接,也被转运到隔离酒店 。也是在那里,我收到了自己和爸爸核酸检测异常的通知 。
其实我是有预感的 。就在妈妈确诊的第二天,我也开始有流鼻涕、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的情况 。
妈妈被通知核酸检测异常的那天非常自责,在客厅的沙发上呆坐了一晚上 。我跟朋友形容就像是“处在自闭状态” 。她想不通,从头到尾反反复复地捋自己的行程 , 一遍遍地问我和爸爸,“到底在哪里感染的?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感受到了她的内疚 。这种“自闭”式的恐慌感虽然也侵袭了我,但我不能表现出来 。我只能用自己仅有的、苍白的语言安慰她 。
得知异常的同时 , 我们也开始收拾行李,打算为接下来不知道几天的隔离生活做些准备 。
等待的过程很漫长,我也不敢吃饭,生怕时间上来不及,防疫人员立刻就到 。后来不知道等了多久,实在是饿急了 。爸爸给我煮了碗面 , 我用五分钟吃完了它 。
被转运时乘坐的小巴车 。受访者供图
21号凌晨,我和爸爸也被一辆面包车接到了隔离酒店 。在等待登记的时间里 , 我和同栋楼的邻居聊天,他告诉我他是因家人确诊变成密接——但谁也没法确认,是线下工作的哪一环出了问题 。
后来陆陆续续好几天,我们小区和周边都有确诊病例 。
22号下午两点,我被通知转运到医院 。在转运车上呆了5个小时后,我和爸爸也被安排在华山北院 。
这是一件蛮幸运的事情 。我们和妈妈差了一天被转运,但我们最终被安置在了同一家医院 , 甚至近到在同一层的不同病区 。妈妈住在病房里,我和爸爸被临时安置在走廊的加床 。
走廊里的小床,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我手足无措 。因为人手严重不足,行军床还没有装好,被子等基本的物资也还没有到位 。后来大家病友之间互相帮助把床装好 。晚上十点多,套着无纺布的被子终于分配下来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
那天也看到了妈妈,我跑过去找她,看到她之后才感觉自己的心算是安定下来了 。
夜晚的走廊很冷,体感温度可能只有六七摄氏度 。我们洗漱是在走廊里一个20多人共用的洗手间 , 护士台的边上给我们提供了2个充电的地方,供大家轮流使用 。卫生间和浴室原本是医生休息室的,为了方便病患,他们把这里让给了我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