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 。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 。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⒂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
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⒀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卞和泣玉》注释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 。璞:含玉的石头 。
2、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
3、相: 鉴别,鉴定
4、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相:鉴别 。
5、诳:读kuáng 。欺骗 。
6、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
7、薨:读hōng 。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 。
8、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
11、泣:这里指眼泪 。
12、奚:为什么 。
13、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
14、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
15、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
16、奉:读pěng,同“捧” 。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赏析《卞和泣玉》出自《韩非子》,文章通过围绕和氏璧展开,说明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事物的实质 。同时也警示人们,芸芸众生,真正能识玉者寥寥无几 。让他人相信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要付出努力,甚至是代价的!
《卞和泣玉》创作背景《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
《卞和泣玉》作者介绍韩非子,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