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王阳明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王阳明




“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把“知行合一”简单化成为了知道了道理就要按照这个去做,或者进一步者认为不但“知”限制“行” , 同时“行”致“知”,这种理解思路就有点“克己复礼”了 , 虽然也是对先秦儒学的回归,但是这并不是王阳明的“心学” 。
王阳明的儒学和孔子的儒学,早已经是相差甚远 。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么大的异化归功于西汉董仲舒和宋初的二程一朱 。
当然,最重要的是宋儒 。是宋儒将儒学从经学变成了一门哲学 。二程一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王阳明发扬光大),而传统的经世治国的经学就变成了一个偏门——事功学 。

宋朝是儒学的一个高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宋朝实际上是大儒们通过吸收道家、佛家的思想理论、 *** 把儒学哲学化的一个关键节点 。而哲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宋儒提出问题 , 却还没来得及解决,就灭亡了 。
到了王阳明这里,才真正解决了宋儒提出的问题,让新儒学(王学)发展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 。
宋儒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王阳明】宋儒主要是以本体论为基础来讨论修养论 。宋儒的本体论,概括而言就是“万物一体” , 认为万物并非独立的个体,在内在本质上属于一个整体 。这和道家的“道” , 佛家的“空”非常类似,但又有区别 。
但是他们知道万物一体,可是这万物一体的内在本质到底是什么?宗教归于神,科学归于阴阳五行 , 哲学归于心 。即唯神、唯物、唯心 。同时由于对本质的认知不同,导致本体论基础上的修养论也无法统一 。宋儒提出“天理” , “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即恶的对立面,儒门修身者需要去除人欲 , 保留天理 。但是到底该从内心还是外物去“格物致知”,存“天理” , 儒学大师们各说各话,并没有一致的解答 。

王阳明解答了问题
王阳明解释天理即良知 。良知是人心所固有的,因为有“私欲”的隔阂,表现出不同于“天理”的状态 。他说的“致良知”就是“去私欲”的过程,如果没有“私欲”在,就不存在万物的区别 。这样就解决了本体论的问题 , 其实这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何其相似,所以我们有时候感觉王学充满了禅机 。实在是他吸取了各家所长 , 解决了儒家当时的根本问题 。
在“致良知”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他的修养论的核心就是“致良知”,而并不是“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并非是一种修身 ***。
“知”就是去掉私欲的“良知” 。行 , 就是依照“良知”来自然地行事 。“知行合一”不是要你去克制私欲,而是完全没有私欲的情况下的一种自然状态 。

那要如何“致良知”呢?王阳明提出在内心要“诚意”、“谨独”、“立志”,更需要“事上磨练” 。也就是说王学解决修养论的 *** 不但“唯心” , 还要求“事功”,没有与“外物”的交涉,不经过一番苦难挫折,依旧是无法体认“良知”,从而也无法体认“天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