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 。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
清明节的由来简介在中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 , 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 , 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 , 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 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扩展资料: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 , 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清明节气特点与祖先信仰、祭祀文化衍化成清明祭祖节日 , 清明祭祖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 , 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 , 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 , 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 , 而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总结: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 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简要概括清明节的由来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简单概括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由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简单概括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由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
2、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4、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
5、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6、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 , 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 , 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
7、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 , 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 , 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
8、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 。
9、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
10、 相传大禹治水后 , 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
11、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
12、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
13、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
14、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
15、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
16、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
17、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
18、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
19、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20、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 , 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
21、 --------------------------------------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
22、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 , 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
23、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 , 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 。
24、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 。
25、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 。
26、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 , 仍不见介之推 。
27、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 。
28、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 。
29、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 , 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 , 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
30、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 , 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 。
31、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 。
32、按主日说 , 约在四月五日前后 , 按农历 , 则是在三月上半月 。
33、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
34、故谓之清明 。
35、”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 , 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
36、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
37、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38、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39、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
40、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由来简介】 41、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
42、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
43、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 。
44、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 , 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
45、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
46、此时春暖花开 , 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
47、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
48、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 , 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
49、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
50、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
51、因寒食与清明相接 , 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
52、明清时期 , 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
53、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
54、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 , 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55、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 , 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
56、 --------------------------------------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
57、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 , 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
58、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 , 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 。
59、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 。
60、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 。
61、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 。
62、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 。
63、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 。
64、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 , 定为寒食节 , 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
65、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 。
66、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 。
67、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 , 则是在三月上半月 。
68、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 , 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
69、故谓之清明 。
70、”所以 , “清明”本为节气名 , 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
7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72、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故有“清明前后 , 种瓜种豆” 。
73、“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
74、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 ,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
75、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
76、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
77、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
78、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
79、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
80、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
81、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
82、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
83、十九年后 , 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
84、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
85、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
86、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 , 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
87、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
88、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
89、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
90、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
91、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
92、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
93、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 , 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
94、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
95、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
96、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97、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98、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
99、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100、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
101、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
102、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103、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 , 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
105、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
106、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 , 随风飘舞 。
107、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 , 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
108、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
109、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110、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
111、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
112、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
113、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
114、还用面粉和着枣泥 , 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
115、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
116、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 , 只吃冷食 。
117、在北方 , 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
118、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