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


典故: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围困与亥下 , 夜晚,刘邦命手下军士大唱楚地的民歌,项羽的军士思乡心切 , 无心恋战,最终大败 , 项羽乌江自刎 。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 常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 , 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腹背受敌【解释】: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
草木皆兵【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风声鹤唳【解释】: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 , 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
兵贵神速【解释】:用兵贵在行动迅速 。
四面楚歌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四面楚歌是成语 , 与此有关的琵琶曲是《十面埋伏》 。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 。
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 , 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 。该曲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 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 。
四面楚歌是三国演义中某一战争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四面楚歌不是三囯演义中的故事,而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次战争故事 。
楚汉相争第四年 , 西楚霸王项羽的势力渐显颓势,最后被刘邦的汉军合围于垓下 。刘邦采取攻心战略,命令军士大唱楚歌,以唤起项羽楚地战士的思乡之情 , 瓦解楚军士气 。
一天半夜,正在睡梦中的楚军忽然听到四面楚歌之声大起,顿时一阵喧哗 。
项羽大惊 , 大呼一声:“是谁在唱歌?”
虞姬:“温,温暖了寂寞…?”
项羽急的不行:“这时候你还有心思对歌?”
虞姬:“霸王别急,霸王别急…”
“别急,别你个姬!”
这就是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的由来…
四面楚歌出自四大名著四面楚歌这个成语不是出自四大名著 。
四面楚歌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典故引申为成语四面楚歌 。
四面楚歌原意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 ,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是个贬义词 。
而出自四大名著的成语典故有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德薄才疏(出自《水浒传》)、拿贼拿脏(出自《西游记》)、奄奄一息(出自《红楼梦》)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