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通济渠 。通济渠是隋朝大运河主干中的一段 ,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 , 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为区分古汴渠,隋朝之后又称其为汴河 。
通济渠,始建于隋朝,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 。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今汜水镇)出黄河 , 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共流经3省6市 , 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魏、晋后开封以上河段改称汴水,自开封以下河段改称蔡水(蔡河) 。据《大业杂记》记载,通济渠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 , 两岸为大道,种榆柳 。自东都至江都两千余里 , 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 , 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南宋时期 , 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 。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在什么时候指大运河 。
出处:
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白话译文:
其一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 , 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
其二
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 。
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
创作背景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 , 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 。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 , 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 。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皮日休生活的时代 , 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
扩展材料: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 , 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 。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在什么时候指的是汴河,即通济渠 。通济渠是隋朝大运河主干中的一段,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
原文: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译文: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 , 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 。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 , 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 。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 , 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 , 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