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猪肉提前突破百万吨 养猪人该反思什么?( 二 )


先进的育种体系——国外的育种体系尽善,母猪产仔数高达27头 。国内养殖场虽频繁到国外引种,但是退化尤其严重,陷入了“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 。
自动化程度高——国外养殖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向来被国内养猪行业称道,也是国内新建猪场参照的模板 。不仅养殖规模大,而且自动化程度超高 。国内一个人可以管理500头猪,而国外一个人可以管理3,000头 。降低的人工成本开支不容小窥 。
信息化建设——大量数据信息统计,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的养殖情况,便于养殖企业分析市场趋势从而掌握有利商机 。譬如得知仔猪存量普遍过高的信息,就可以通过调度不同出栏光阴以错开生猪供应高峰期 。
产业链整合——尽整的纵向产业链整合,从育种、饲料、自动化饲养、屠宰、配送已经实现了整合,控制了肉类生产的全过程 。
3.2 国内的养猪业如何同国外竞争
养猪业濒临重重压力,竞争力在何处?一方面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一方面要在提升肉品质上动脑筋 。
究其根本,养猪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猪肉供消费 。当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肉质的请求日益提高,要吃放心肉、要吃好肉 。提供消费者需求的肉品便是解决之道,也是提升国内养猪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规模养殖的猪品种多是国外引种 。经过高度选育,猪只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应激、肉品质下降,影响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众所周知,国外的进口肉多为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种(有些国家允许使用瘦肉精),猪肉肌间脂肪沉积少,肉品质差,普遍反映不好吃 。而国内的地方品种虽生长性能不及国外品种,但肉品质极佳,口感更符合国人需求,以国内地方品种哺育的中高端猪肉深得市场欢迎 。
因此,通过品种间的杂交,转入臃适风味基因,改良肉质风味 。除品种外,在饲料和饲养环节方面下功夫,通过改善饲养水平来提升肉质 。如利用臃适牧草养猪、发酵液态饲料养猪、微生态、植物提取物等有益添加剂均可改善肉质;提高畜舍环境控制,改善猪只健康;提倡减抗养殖,少用药物 。此外,国内外对于动物福利养殖也是推崇备至,生产管理更加人性化 。
“品牌”猪肉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养殖/ 饲料企业对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生产自有品牌的猪肉,也是竞争力的典范 。区域性的鲜肉销售门店遍地开花,这些以公司形式连锁经营的“品牌化”无公害猪肉经营商家,将引领国内猪肉市场发展的方向 。这种自繁自养自销的模式,为生猪养殖找到了财路,也保障了百姓的餐桌安全 。
4小结
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首席大国,正逐渐开始变成猪肉进口大国 。尽管短期内国内猪肉供应浮现了缺口,但从长怨麓看国内养殖仍是供应主力,一方面源于国人对于肉品安全和风味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国人没有消费冻肉的习惯 。大量低价进口猪肉并没有流入零售市场,而主要陷入食品加工领域 。因此,“洋猪肉”并没有达到冲垮国内生猪产业链的地步,国内养猪业不必慌张 。然而,通过“洋猪肉”的压力来提高国内的养猪水平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