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魏晋玄学家王弼郭象的思想有何相同点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魏晋玄学家王弼郭象的思想有何相同点


主要有以下五位:
向秀:约公元227年至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郭象:中国西晋时期玄学家,字子玄,河南洛阳人 。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 。好老庄,善清谈 。著有《庄子注》;
王衍:公元256年至公元311年,字夷甫,西晋大臣 , 曾任中书令、司徒、太尉等要职,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是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喜老庄学说;
鲍敬言 :中国两晋之际思想
魏晋玄学家王弼郭象的思想有何相同点王弼与郭象都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代表人物,在历史上将魏晋时期的玄学分为四个阶段,正始玄学为第一阶段 , 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竹林玄学为第二阶段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元康玄学为第三阶段以裴、郭象为代表,两晋之际和东晋玄学为第四阶段以《列子》、张湛为代表 。下面分析一下王弼和郭象二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
王弼与郭象的相同之处在于二人都是玄学一派的人,王弼的大部分主张郭象是认同的,并且也是继承了的 , 但是郭象在王弼玄学学说的基础之上既继承了王弼的玄学学说,也发展了王弼的玄学学说,从玄学理论上来看王弼是贵无论的主要代表,这种观点与郭象是大不相同的 , 在这一点上王弼也是郭象的主要论敌 。郭象坚决否定道本体、无本体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郭象是崇有论者或无无论者 。但是郭象虽然否定那个至无、无本体,却又巧妙地继承了老庄以至王弼等人无为、无待、无欲、不相为、不治的思想 , 并且将这些理论作为自己体系中的一个组成方面 。
从郭象的思想体系来说 , 郭象既批判了王弼的本体论,又继承和发展了王弼的无为、无待、无欲、不相为、不治的思想,可以说郭象是魏晋时期玄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 郭象的思想体系中既有对王弼的推崇,也有对王弼学说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王弼和郭象两个人称得上是承前启后的关系 。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和谁魏晋的清谈与玄学 清谈与玄学是魏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这一时期很多士人因参与政治斗争而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们为了明哲保身 , 便不敢预闻政事,而是采用过去“清议”的形式,口谈玄学 。
魏晋玄学的开创者是曹魏正始年间的王弼,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其主要经典 , 号称"三玄" 。他和时人何晏都崇尚老子的"贵无" 。
晋惠帝元康年间以嵇康、阮籍代表的"竹林七贤"则是魏晋玄学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 。他们鉴于玄学名士何晏等因党附曹爽,已身败名裂 , 于是便走向极端,采取撕裂名教的观点,主张达生任性 , 对欺世骗人的名教礼法提出了尖锐抨击 。因此,嵇康被杀 , 阮籍也一生沉沦,很不得志 。
两晋之际的鲍敬言是玄学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 。他在《无君论》中反对儒家思想中君权神授的理论 , 认为君主是产生人间一切祸乱的根源 。这种敢于和君权抗争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
以上人物各有千秋,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4399游戏盒第一派是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
第二派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
第三派是裴頠、王衍、庾敳、王承、阮修、卫玠、谢鲲为中朝(即西晋,往往特指元康年间)名士 。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 。尤以王弼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大 。正始名士形成于魏明帝太和时期,被称之为“四聪八达”,主要人物有何晏、夏侯玄、诸葛诞、荀粲、裴徽等,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公元240-249年) , “四聪八达”分子纷纷掌权,史称“正始名士”,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 。之后又有王弼、钟会等少年思想家总结并升华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 。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 。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 。
《周易》、《老子》 , 著《论语释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 。王、何等玄学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 , 就一些哲学问题问难析理,反复辩论,称为“清谈”,这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 。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 。嵇康、阮籍作为竹林名士,主要活动时期应在司马氏当政时期,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 , 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 。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 。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 , 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政治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 。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 , 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 。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頠、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
太康十年(公元290年) , 晋惠帝即位 。元康元年,太后贾南风掌权,而后出现了9年的和平年代,即元康时代 。元康年间,随着西晋开国元勋自然生命的结束,西晋前期的礼法派已不复存在,礼法派的子弟开始了玄学化过程 , 与玄学家族的后代融为一体,于西晋元康时期走上了历史舞台 , 史称“元康名士” 。元康名士分为两代,一为中年稳健派,以王衍、乐广、裴楷为代表;一为“元康放达派”,以王澄、阮瞻、庾顗、谢鲲等“八达”为代表 。
西晋玄学(约263~316年)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 , 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 。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 。
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 。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他们以新的意义 。此外在命题、理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 。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魏晋玄学家王弼郭象的思想有何相同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