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有哪些人物,于易水送人一绝描写的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

易水送别有哪些人物

易水送别有哪些人物,于易水送人一绝描写的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


主角荆轲,副手秦舞阳,来送别的有燕太子丹和荆轲的朋友高渐离 , 其余的是一群太子丹的无名门客 。说的是荆轲为燕太子丹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 , 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还!”然后义无反顾践约而去的故事 。
【易水送别有哪些人物,于易水送人一绝描写的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 , 不久便被诬下狱 。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易水送别》一诗 , 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在这里,作者借荆轲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 , 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
于易水送人一绝描写的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 , 今日水犹寒 。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重冠"
诗的头两句是用典 。战国时,燕太子丹曾被质于秦,与秦王赢政结下分怨 。太子丹回国后就如募勇士荆轲到易水边上,为他送行 , 即是“此地别燕丹”的寓意 。当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昂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击兮不复还!”于是“土皆嗔目,怒发上冲冠 。”此就是第二句“壮士发冲冠”的意思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缅怀荆轲,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
骆宾王一生道路坎坷,常感到现实的压迫 因此用借古抒情的方法,在情景交融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
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刺杀秦王是必死的任务,荆坷肯定会死在秦国 , 燕国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是这个典故 。
骆宾王在易水送别朋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壮士荆轲从这里出发去刺杀秦王时的种种情景 ,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荆轲虽然已经死去,但易水仍然寒气逼人,好象诉说着荆轲的豪情壮志,充满着对他无限的崇敬之情 , 令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肃然起敬 。
易水送别有哪些人物与这个故事有关《易水送别》的人物说的是荆轲 。荆轲为燕太容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 , 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践约而去的故事 。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 。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 。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 , 笔调苍凉 。
于易水送人一绝描写的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年代:唐五代
作品:于易水送人一绝
内容: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
作品注释
注释: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 , 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 。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 , “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
这首诗的第一联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就是写的这件事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 , 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 。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
第二联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 , 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 。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 。
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 , 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 , 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
因为只有这样 , 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之先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