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战经过【澎湖海战的经过是怎样的,澎湖海战结果和历史意义】澎湖海战是指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台湾、澎湖,从而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 。那么,澎湖海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施琅雕像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兵从铜山岛出发,姚启圣也拨三千人同施琅出征 。十五日郑军哨船发现清军队已到猫屿、花屿一带,迅速回报刘国轩 。十六日施琅攻入娘妈宫,以鸟船当作先锋 。刘国轩让邱辉为先锋,自己在娘妈宫港口督战 。澎湖海战经过中,由于风势阻扰,清军不敢冒进,只有以蓝理为首的七支舰队攻入 。
施琅继而派出第二波鸟船部队,部分清军船只因涨潮被冲向岸边,郑军趁势将舰队分成两翼,意图包围清军 。施琅见状迅速突入郑军,欲解救被围困的船只,却被林升率军包围 。其本人在交战中被火铳射伤右眼 。林升也在战争中负伤,施琅借机撤离到西屿附近的海上休息 。
施琅于十七日返回八罩岛 。刘国轩得知后,亲自领兵却被施琅击退 。施琅趁势先派战船攻取澎湖港外虎井屿、桶盘屿 。
澎湖海战过程中,施琅于二十二日决定发动总攻击,将舰队分成三路进攻 。受台风影响,郑军顺着风势进攻,清将朱天贵被炮击而死 。中午海上开始吹南风,风向转变成对清军有利 。施琅下令全军反攻,顺着风势发射火器,并且以数船合攻郑军一船,郑军溃败 。
澎湖海战结果
很多人都想了解澎湖海战这段历史,那么澎湖海战结果又是什么呢?
施琅雕像
经过此次海战,清军共毙伤郑军一万两千人,俘五千余人,共击毁、缴获战船190余艘 。刘国轩见大势已去,率领残余军队从北面吼门退往至台湾岛,澎湖各岛的残余郑军都向施琅投降 。此次海战,清军阵亡329人,伤1800余人,船只无一损失 。
施琅大胜而归后,考虑到台湾水道险恶,行军困难 。于是施琅决定暂缓进攻,转而采取攻心战术,让郑氏王朝从内部彻底崩溃 。首先,施琅在澎湖禁止杀戮,抚慰百姓;接着,发布《安抚输诚示》,并派原刘国轩副将曾蜚赴台 。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医治受伤战俘,并分给他们衣服、粮食,再将受伤士兵送回台湾 。他还拉拢郑军将领为内应,守防淡水的何佑首先投降施琅,其他将领也跟着投降了施琅 。
澎湖海战结果消息传到台湾,人心开始动荡 。为了保住政权,有将领提出要进攻菲律宾,得到冯锡范首肯 。不久却传出远征军只想抢劫,还打算逃往海外的消息,刘国轩因此阻止此计划的实施 。七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 。在刘国轩大力劝说下,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剃发易服 。就此,郑氏王朝正式灭亡 。
郑克塽投降后,清王朝为了是否将台湾并入版图产生分歧,不少大臣认为台湾孤悬海上,治理以及防守耗时费力,主张弃守 。最后施琅以台湾战略地位重要,说服清帝将台湾并入清朝版图 。澎湖海战的结果就此尘埃落定 。
澎湖海战战果分析
澎湖海战战役结束后,很多历史学家对澎湖海战战果分析,认为交战双方的兵力大体持平,郑军经营澎湖岛多年,设防据守以逸待劳;清军跨海作战,远来疲惫 。郑军本处于有利一面,而最终却一败涂地,全军覆没 。除政治腐败和士气低沉以外,指挥上的失误应是进行澎湖海战战果分析的重要方面 。
刘国轩雕像
首先就是防御部署上的失误 。由于郑军只注意防守八罩水道以北的西屿、北大山等大岛,而忽略了在八罩水道以南的桶盘、八罩、虎井、猫屿、花屿等诸小岛屿的设防,这就使清军水师得以乘虚而入,成了清军驻泊、休整和进攻的有利基地 。其次,消极防御,贻误战机 。清军水师经过三十多小时的跋涉,抵近澎湖列岛时,郑军刘国轩不听取部属的合理建议,屡次放弃歼敌的有利时机,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可期而不可求的海上风暴,结果却是风未至而兵已败 。第三,冒险决战,全军覆没 。郑军本应该充分利用防御工事,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与清军正面决战 。刘国轩所见不及此,当施琅发起总攻时,率领全部海上兵力迎战,最终却全军覆没 。
推荐阅读
-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施耐庵的简介生平经历事迹
- 林海音写作风格,对林海音的评价,林海音童年的故事
- “南唐北陆”指的是谁,南唐北陆说的是哪两个女人?
- 梅兰芳的代表作品,梅兰芳的故事有哪些?
- 明治维新三杰的三位是谁?明治维新三杰的贡献作用
- 杜立三的生平故事,杜立三怎么死的?杜立三绰号是什么?
- 江朝宗的发迹史,江朝宗的后代子女,江朝宗的儿子
- 萤火虫是什么动物它的猎物通常是什么 关于萤火虫的简介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怎样一种观念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一种什么观念
- 鳌拜最后怎么死的 鳌拜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