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 不聇下问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
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敏而好学 ,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 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成语出处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聪敏好学,非常谦虚 。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 , 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 。于是去问孔子:“卫国国君为什么给卫国大夫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
”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又虚心好学(敏而好学) , 不懂就向别人请教,哪怕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下问),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意思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向地位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不是耻辱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记住所有的知识学习觉得满足,叫人不知疲倦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习怕赶不上,学后怕忘记 。
吾尝终身不食 ,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是 , 我整天不吃饭不睡觉,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忆不能长久 , 之三之中,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我说过读书有三道有心道,眼道口道心不在书上眼睛就不会仔细看 , 心和眼不集中只能随意读不能记住,记住了也记不长久,三到中心最重要心到了眼和口还不会到吗?
敏儿好学全文这句话意思是说这个人的不仅聪明头脑灵活,而且呢,非常喜欢学习,经常呢,想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其实这个不止下位,那意思是通常指像不如自己的人,比如说地位,不如自己嗯 , 也比如说年龄不如自己,也比如说支持不住自己,或者说 , 长辈向晚辈请教,这都是不耻下问 , 但是现在嗯 , 有些人经常用错,比如说用说某学生喜欢学习,经常不耻下问的向老师请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
【出处】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 , 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
扩展资料
【评析】
【敏而好学 不聇下问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 。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 。“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
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
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 , 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 。
二是学于百姓 , 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 , 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 。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
推荐阅读
-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
-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而是什么意思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全诗
- 松下问童子的表现手法
- 名人说控辍保学名言
- 名人读书的名言警句
- 敏而好学的出处
- 名人名言卡片
- 描写虚心学习成语
-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敏而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