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官窑郎窑红,康熙豇豆红釉瓷器鉴别有哪些特征

康熙豇豆红釉瓷器鉴别有哪些特征

康熙官窑郎窑红,康熙豇豆红釉瓷器鉴别有哪些特征


康熙豇豆红釉瓷器鉴别的特征如下:
1、器状特点鉴定:由于清康熙豇豆红瓷器的烧成难度比郎窑红更大,当年制作时都有固定的器型,对尺寸器型都有严格的要求 , 因此清康熙豇豆红瓷器无大件器物;
2、釉色特点鉴定:豇豆红故名豇豆的颜色,色彩独到,为其他瓷器所无,豇豆红釉所具有的柔和色调,是由于釉中的铜胶体错综复杂的分布而形成的 , 烧成时倘若氧化焰超过需要量 , 就会出现绿斑;
3、瓷胎特点鉴定:清康熙豇豆红瓷器具有糯米胎的特点 , 制造坯胎的泥料质量较高,烧成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瓷化
康熙官窑郎窑红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其中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 , 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 , 色调都很均匀 。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 。
霁红创烧于明早期 ,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被誉为千窑一宝 。因作为皇帝御用 , 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 , 故又名“祭红” 。其主要特点是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热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其釉色鲜红却不刺目,宛若凝固的鸡血一般,有一种深沉安定、莹润均匀的高雅之感 。
明代宣德以后一度衰退,直至康熙期间才恢复,但呈色多为黑红 。雍正时亦釉色浓淡不匀 , 多有缺陷 。至乾隆初期 , 还偶有精品 , 其后再度失传 。
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 , 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 , 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 。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 。
豇豆红釉瓷器常见有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主要是以文房用具为主,另见有盘,无大件器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 , 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 , 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 。
郎窑红釉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 。因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御窑厂窑务时创烧而得名 。
以地方官督理窑务是清初御窑厂的管理制度和特征之一,是对明代旧制的延袭 。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 , 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 。
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红釉釉层不会流至器足或与垫饼粘连,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
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笔筒撇口,斜壁 , 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 。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 。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 。圈足内施白釉 。无款识 。
【康熙官窑郎窑红,康熙豇豆红釉瓷器鉴别有哪些特征】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 。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则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 。
清康熙霁红釉梅瓶
高24.2cm , 口径3.4cm,足径7.8cm
梅瓶小口 , 短颈 , 丰肩,肩以下渐收敛 , 玉璧形底 。通体施霁红釉 。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 。造型规整,釉面匀净 。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得到了恢复 。
康熙时期的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 , 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
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
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 , 圆肩,长敛腹 , 近足处外撇 , 圈足 。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 , 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
观音尊
因尊的造型似观音的形体而得名 。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 , 此时期多见郎窑红釉制品 。
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
高45.5cm , 口径12.7cm , 足径14.4cm
尊口微敞 , 短颈,肩以下渐收 , 胫部外撇,圈足 。无款 。内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窑红釉,底足内施白釉,微泛黄并开有细小纹片,俗称“米汤底” 。
凤尾尊又称观音尊 , 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瓷器式样 。此尊形体端庄挺拔 , 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并具玻璃光泽,灿烂夺目 。
清康熙郎窑红釉琵琶尊
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 。通体施郎窑红釉 , 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 。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 。底部红釉凝聚 , 釉色浓重 。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 。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 , 垂腹,圈足外撇 。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 。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 。
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 , 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 , 不令失损 。”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 , 釉色浓重 。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 。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 。”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高19.9cm,口径3.2cm , 足径3.9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 , 长腹,窄圈足 。外壁施豇豆红釉 。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 。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
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
莱菔尊
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 , 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 。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 。
清康熙豇豆红釉洗
高3.9cm,口径8.2cm , 足径7.5cm
洗敛口,圈足 。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 。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
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 。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 。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 。口沿露白色胎骨 。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
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的上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