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谁的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谁的思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谁的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


西汉的思想家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一书中记录了这一思想 ,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 , 君臣有义,,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 , 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西汉的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 。
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中.记录了这一思想,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董仲舒的思想,最早源于孔子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 , 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谁的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 。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马融 。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 , 谓三纲五常也 。” 。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 , 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
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
五伦
“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 朋友有信 。”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出自《三纲五常》 。
原文: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为父望 。
译文:国君是臣子的准则,国君于无道,做臣子的就可以离开他,投向别的地方 。国家是人民的准则,国家混乱不上正轨,人民就奋起攻击 。父亲是儿子的准则,父亲邪恶 , 儿子就远走他乡 。
赏析:指在上者如果行为不端,在下者离开就理所当然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谁的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是谁提出的


扩展资料:
君臣之间,要以君为主,君主要对臣子负责任,做出榜样,臣子要服从君主,如果君主昏庸无道,臣子便可弃暗投明;父子之间,要以父亲为主,父亲要为儿子负责任,做出表率,儿子要听从父亲的,如果父亲不仁,儿子也可远奔他乡;夫妇之间,丈夫为一家之主 , 要负起责任,做出表率,妻子要随顺丈夫,但丈夫要是不走正路,妻子也可改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