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家训对后人的影响,几篇古代著名的家训内容


包拯家训对后人的影响,几篇古代著名的家训内容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名臣,曾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御史中丞、三司使等官职,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因为包拯的清廉正直、刚正不阿的品行,获得了当时百姓们的爱戴,以至于包拯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 。关于包拯的事迹很多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里面除了突显包拯的正直,还将他塑造成了一名判案高手 。其实包拯对于当时百姓们的影响,更多的还是他品行,例如包拯的家训就非常有名 。这次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几篇古代著名的家训,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包拯家训 :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押字)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
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子孙后代做官者中,若有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许死后葬在祖坟上 。包拯的家训,不仅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
包拯清廉一生为官清廉,后代子孙清贫生活,包拯家训影响如此之深 。
孔子“训子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 。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 。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
司马谈“命子迁”:
【包拯家训对后人的影响,几篇古代著名的家训内容】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 。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
韩愈家训名言:
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
5、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
6、宁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饮花街之酒 。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难 。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
从这几句家训格言中,不难看出韩愈正直坦诚的个性,以及对待人生是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 。这也是他要告诫后代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