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记的文言文翻译( 二 )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
《超然台记》注释1、哺:吃 。糟:酒糟 。啜(chuò):饮 。醨(lí):淡酒 。
2、盖:掩盖、遮蔽 。
3、眩乱:迷乱 。反复:指悲喜忧乐变化无常 。
4、钱塘:即今杭州 。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 。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 。释:放弃 。服:从事,适应 。
5、去:犹弃 。
6、蔽:遮蔽 。这里犹言居于 。采椽:以柞木作椽,不加削斫 。这里指简陋的房屋 。采,通棵,柞木 。
7、背:离开 。观:景象 。此指美景 。
8、比:连续 。登:丰收 。
9、斋厨:指厨房 。索然:寂寞 。这里指食物匮乏 。杞菊:枸杞和菊花 。这里指野菜 。
10、期(jī)年:一周年 。
11、安:习惯 。拙:笨 。此为自谦之词 。
12、园囿(yòu):养育花木、鸟兽的地方 。这里泛指园林 。庭宇:院落房舍 。
13、安丘、高密:相邻的两县名,当时均属密州,今属山东 。
14、苟全:苟且完备 。
15、葺:修理 。
16、放意肆志:纵情快意 。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记的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记》赏析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 。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 。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 。
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 。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乐,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乐,并非敞怀舒心的快乐 。
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 。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阐明了主旨 。游于物外 。就无往而不乐 。
《超然台记》创作背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 。“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 。求为东州守”(苏轼《超然亭赋序》) 。
熙宁七年(1074)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 。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 。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 。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
《超然台记》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