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典故出自哪里,迎刃而解什么意思?


迎刃而解典故出自哪里,迎刃而解什么意思?


杜预是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和学者 , 他出入仕途便授尚书郎 , 成为司马昭身边的高级参谋 。等晋朝建立以后 , 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 , 成为灭吴的统帅之一 。杜预博学多才 , 也事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迎刃而解”就和杜预有关 , 也证明了杜预的才能在当时的确受人敬佩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 , 一起来看看吧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杜预传》 , 时间是在西晋泰康元年(公元280年) , 主人公为杜预与王濬 。原文如下:
【迎刃而解典故出自哪里,迎刃而解什么意思?】王浚先列上得孙歆头 , 预后生送歆 , 洛中以为大笑 。时众军会议 , 或曰:“百年之寇 , 未可尽克 。今向暑 , 水潦方降 , 疾疫将起 , 宜俟来冬 , 更为大举 。”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 , 今兵威已振 , 譬如破竹 , 数节之后 , 皆迎刃而解 , 无复著手处也 。”遂指授群帅 , 径造秣陵 。所过城邑 , 莫不束手 。议者乃以书谢之 。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王濬上表说斩杀了孙歆 , 并取得了他的首级 , 但没过多久杜预便将活生生的孙歆送到了京城 , 京城洛阳的人都将此时当成了一个大笑话 。当时 , 晋军的将领们在一起开会 , 有人说:“百年的贼寇 , 难以在一时消灭 。如今快到暑天了 , 雨水又多 , 疾病和瘟疫即将爆发 。应该等到冬天再开始行动 。
”杜预表示:“过去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 , 如今军威正盛 , 这就好像是在劈开竹子 , 已经将竹子劈开了口 , 下面的一段竹子就会迎着刀刃裂开 , 不会再有费力的地方 。”于是 , 杜预下令部下直扑秣陵 。所经过的城邑 , 无不放弃抵抗 , 原本对此持有异议的人纷纷写信谢罪 。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 , 便是杜预口中的“迎刃而解” ,  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 , 其它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 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这也是由杜预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西晋期间的灭吴之战期间 。文中提到了王濬和杜预都是此次灭吴之战的晋军统帅 。按照战前部署 , 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王濬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等将领从巴蜀地区顺流而下直捣东吴都城建业 。征南大将军杜预则率部从襄阳进军进逼东吴在荆州地区的重镇江陵 。
在战事的进行中 , 晋军闹出了一个笑话 。年过七旬的王濬上表晋武帝司马炎 , 声称将吴军将领孙歆斩杀 , 而实际情况则是杜预将此人生擒 , 此事让王濬非常尴尬 。
此后不久 , 以太尉贾充为首的部分朝臣上书司马炎 , 要求停止行动 , 其理由便是江南一带的气候潮湿 , 疾病瘟疫必定流行 。为了避免失败 , 应当立即找回前线诸军 , 为日后再度伐吴做准备 。而部分晋军将领对这个建议也表示赞同 。不过 , 这个意见遭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和征南大将军杜预的坚决反对 。最终 , 司马炎下令继续发动进攻 , 东吴帝国随之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