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失速,凑凑突围


呷哺呷哺失速,凑凑突围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如今,火锅赛道格局大变 。捞王正在冲刺上市,周师兄、巴奴等火锅新秀不断传来融资消息,而海底捞与呷哺呷哺却已经跌落神坛 。赛道正热,头部玩家却遇冷,作为火锅第一股的呷哺呷哺又该如何自处呢?
9月24日,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湊湊已经成为集团第二条高增长曲线 。面对营收的下滑,凑凑的业绩增长给呷哺呷哺集团带来了一丝慰藉 。
【呷哺呷哺失速,凑凑突围】被抛弃的呷哺呷哺
呷哺呷哺以吧台式单人小火锅的形式,解锁了吃火锅的新方式,又通过高性价比攻占消费者,于2014年成功上市 。纵观消费领域,品牌的兴盛与衰败都取决于消费者,呷哺呷哺的成与败也由消费者决定 。
一方面,呷哺呷哺客单价持续走高,丧失性价比优势 。呷哺呷哺最初走大众路线,定位大学生和白领两大群体,人均消费仅40,价格经济实惠是消费者选择呷哺呷哺的首要原因 。
随着消费升级,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也持续上升 。据呷哺呷哺的年报显示,从2017到2020年,呷哺呷哺客单价从48.4元涨至62.3元 。面对高客单价,消费者们不愿买单,店内翻台率逐年下降 。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0年,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从3.3次下降至2.3次 。
另一方面,火锅赛道入局者众多,呷哺呷哺缺乏竞争力 。火锅行业本就同质化严重,口味也大同小异 。而呷哺呷哺的“一人食”并不能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点,也不足以为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 。与此同时,新秀们以特色卖点吸引消费者,比如巴奴主打毛肚火锅,谭鸭血主推鸭血火锅,而呷哺呷哺在拥挤的火锅赛道上,显得有些平庸 。
随着呷哺呷哺的转型升级,其定位也逐渐模糊起来,违背了大众消费的定位 。当下,消费者的选择变得多元化,无优势又无特色的呷哺呷哺正在被抛弃 。
分解“凑凑速度”
在发布会上,董事长贺光启首次披露凑凑过去五年的增长数据:凑凑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80%,业内将之称为餐饮赛道上的“凑凑速度” 。细数凑凑五年来的具体表现,“凑凑速度”确实值得夸赞 。
一方面,凑凑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在呷哺呷哺集团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2016年至2020年,凑凑营收分别为0.1亿元、1.2亿元、5.6亿元、12亿元、16.9亿元 。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凑凑营收达11.2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0%,占呷哺呷哺集团总收入的37%;在利润方面,同期凑凑经营利润达1.32亿元 。
另一方面,凑凑平均每12天开一家新店,创下了餐饮直营门店最快的增速 。目前,湊湊在全国拥有近160家餐厅,覆盖到全国20个省份,近40个核心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和香港地区 。其董事长预测,未来三年凑凑每年计划新开80-100家门店 。
同时,凑凑目前的会员数已达700万名,平均每家门店拥有5万名会员 。其董事长预测,在今年年底前,凑凑的会员总数有望突破1000万名 。凑凑会员数的增长可以提高消费者与品牌的粘性,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 。
凑凑从营收能力、拓店速度以及会员增长三方面展现了“凑凑速度”,让业界为其强劲的品牌势能叫好 。凑凑凭借自身稳健的业绩增长,成为呷哺呷哺集团的增长型业务 。贺光启预测,在未来三年里,凑凑的营收仍可保持30%-50%的高速复合增长率 。
赛道混战,凑凑闪光
新玩家不断入局,资本频频出手,火锅赛道已经开启混战模式 。在红海之中,各路玩家奋力挣扎,凑凑又凭什么一枝独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