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意义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说到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杂交水稻的意义 , 当然要说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07年时候 , 我本人曾赴长沙对袁隆平及袁隆平身边的人进行了数日采访 , 并写文章详细介绍了杂交水稻的诞生经过 , 下面就要其中的要点简述如下 。
【杂交水稻的意义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杂交水稻的意义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袁隆平 1930 年出生于北京 。他的父亲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 , 母亲在教会学校读过高中 。外表朴实很像个农民的袁隆平其实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袁隆平 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 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 。毕业后 , 他被分配到处于湘西大山里的安江农校任教员 。
杂交水稻的意义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杂交水稻的意义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三系法”的水稻杂交理论应该说 , 杂交水稻的理论不是袁隆平首创的 。早在1926年 , 美国人琼斯最早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 。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 。Henry Beachell因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袁隆平2004年获得此奖) 。1968年 , 日本科学家新城长友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 , 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三系法”的水稻杂交技术 。但是无论是Henry Beachell还是新城长友 , 其方案都存在着缺陷 , 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真正实现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 袁隆平当之无愧立下头功 。
杂交水稻的意义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上世纪60年代 , 袁隆平在反复查阅各种资料 , 总结前人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 , 决心采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的方法 , 来产生大量的杂交种子 。
所谓雄性不育系 , 是一种雄性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水稻 , 只能依靠外来的花粉才能受精结实 。因此 , 借助这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 , 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 , 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
所谓保持系 , 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 , 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 即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 , 所产生的后代 , 仍然是雄性不育的 。因此 , 借助保持系 , 不育系就能一代代地繁殖下去而不会绝种 。
所谓恢复系 , 也是一种正常的水稻 , 它的特殊功能是 , 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 , 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 , 能自交结实 。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 , 就可用于生产 。
袁隆平与助手在安江农校试验田做早期研究在这里 , 找到理想的雄性不育系水稻 , 是问题的关键 。
在海南三亚找到“野败”!从 1964 年到 1970年 , 袁隆平在这个思路指导下 , 付出巨大努力 , 找到了 6 株水稻的雄性不育株 。先后用1000 多个品种的常规水稻 , 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大量杂交实验 , 但效果都不理想 , 始终不能找到一个能使它们的不育后代 100%保持不育的水稻品种 。
付出了无数艰苦努力 , 袁隆平意识到 , 他们所用的杂交材料 , 亲缘关系还是比较近 , 如果再把杂交材料的亲缘关系拉大 , 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 效果也许会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