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潭作古诗的翻译 万山潭作古诗的思想感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诗人说自己“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有意仕进,希望得到引荐的意思 。诗中对洞庭湖的描写,气象壮阔,一直为人所称道,后世的各种孟集或唐诗选本中都收有此诗,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诗人说自己“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有意仕进,希望得到引荐的意思 。诗中对洞庭湖的描写,气象壮阔,一直为人所称道,后世的各种孟集或唐诗选本中都收有此诗,而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
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附图)
【万山潭作古诗的翻译 万山潭作古诗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孟浩然诗集就是宋代蜀刻本,这个本子中的这首诗题作《岳阳楼》,第二联作“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唐代殷璠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后一句也作“波动岳阳城” 。孟浩然的后辈、晚唐诗人皮日休在他的《郢州孟亭记》中引此句也作“动” 。成书于北宋的《文苑英华》《西清诗话》,南宋的《唐诗纪事》,元代的《瀛奎律髓》也都作“动”,敦煌写本亦作“动” 。也就是说,直到元代,人们读到的这句诗都是“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那么,“撼”字从何而来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明代人的改写,因为明代以后的孟集才开始出现“波撼岳阳城”的写法 。一个“撼”字,洞庭湖那种波涛壮阔、摇撼天地的气势喷薄而出,相比之下,“动”字就太普通了 。正是因此,改写后的版本流布更广,不少人还以“撼”字为例,分析孟浩然炼字的妙处 。如果这个字真是明人所改,孟浩然先生应该感谢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异代知音 。
孟诗人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倦地探讨宇宙人生的’奥秘,在一花一鸟,一丘一壑中发现了无限,襄阳是美丽的,使人眷恋的,“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登望楚山最高顶》)诗人居住的地方周围环境特别幽静、秀丽,有时是静谧中显出安逸,“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万山谭作》)有时候是喧闹中见得飘逸,“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涛 。”(《和张明府等鹿山》)有时候是深邃中透出活力,“山谷未停午,到家日已重,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有时候幽静中见神秘,“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廖,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当昔襄阳雄胜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高阳池送朱二》)“闲坐太公钓,兴发子猷船……停杯问山简,何时习池边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别》)
明人陆时雍说,浩然诗“语气清凉,诵之如泉流而上,风来松下之音 。”清人翁方纲也赞美:“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 。”李白称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他在孟浩然诗中提到“清芬”后来,白居易过襄阳,也曾感叹道:“清风无继人,日暮空襄阳 。”“清”确实是浩然诗中最鲜明的美感特点 。如《夏日南亭怀辛大》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诗人选择了“山光”、“池月”、“荷风”、“香气”、“竹露”、“清响”这些自然景物,已经使人感到清幽雅淡,再加上作者的描述:山光西落,正是黄昏时节,这时池月东上,有了一些光辉,但是不是那么明亮,多少带一些朦胧 。这种环境,不能不使人感到清幽,诗人散发乘凉,心情恬淡 。这时他又闻到一股微风吹来的荷花香气,听到竹叶上露水下滴的响声 。荷花的香气是清淡的,但是可以嗅到;竹叶上露珠的下滴声是细微的,却可以听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