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注音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 。它叙述了一位采桑女罗敷反抗强暴的故事 。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那些轶事、趣事系列(128)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注音】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陌上桑》汉乐府
《陌上桑》是一首民间故事诗,更是一首能千古称颂的名篇 。故事发生在古赵邯郸地区 。叙述一位太守调戏采桑女罗敷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 。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美丑对比,塑造了一个外貌、心灵都美好的形象 。文章采用质朴简单的语言,采用对话的方式,让人感到亲切真实可信,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 。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 。《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收录时,分别题作《日出东南隅行》和《陌上桑》 。诗歌叙写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遭到嘲讽拒绝的故事,塑造出了集智勇美于一身的罗敷的女子形象 。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 。在描述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自然,让人禁不住地发笑 。罗敷在谈到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 。最后一段罗敷称赞自己夫婿的不惜笔墨的叙述,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自愧不如 。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乐观和智慧 。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注音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注音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