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

广东话的历史太久了,使用的人群也太多了,影响的范围也太广了,所以这个问题如果想说的更详细,不容易 。
小编有个广东的朋友外号叫“菠萝”,是潮汕人,他的塑料普通话就比较典型,属于比较“烫嘴”的那种 。
为啥有人说普通话“烫嘴”,方言和普通话转换真的很难吗?把普通话说出烫嘴的感觉是什么样?
很多港台地区的明星的普通话就是这种感觉:
比较典型的2个代表:
1、“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蔡少芬的普通话”
2、“大嘎好,我系渣渣辉,探挽懒月,介四里没有挽过的船新版本,挤需体验三番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象节款游戏”

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


如果看上面三位的电影,没有后期配音的话,估计当场就跪了 。一口魔性的“港普”,直接让观众出戏 。
尤其是蔡少芬转战内地,各地综艺节目频频出镜,凭借一口生硬的港普,生生造出一堆热词 。不能我一个人“烫嘴”,大家一起啊!
1、本宫是乌拉那拉氏已馊(宜修)
2、赛车手(菜切手)
3、真是一个不(脱)折不(脱)扣的好女人 。

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


最烫嘴的普通话当然要从“雨你无瓜”说起,2008年一部《巴啦啦小魔仙》横空出世,以一口“烫嘴”的塑料普通话,低配版5毛特效,成为回忆中的一股泥石流 。
首当其冲代表人物就是“游乐王子”的普通话 。
因为口音和词义的问题,网友瞬间产生了共鸣,觉得这个词实在太好玩了,这四个字瞬间风靡网络,学会这个词,基本上吼得住各种名场面 。
不止“雨女无瓜”,把“要你管”说成了“要你寡”,“自行车”说成了“竟车”,“自私贪婪”说成了“鸡屎汤狼” 。
举个例子:“你住吼,这件事雨女无瓜,他杰不杰芬要你寡,请骑着你的竟车离开” 。

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


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什么这些演员的口音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比如主演“游乐王子”的演员,由于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变化较大,经历了从台湾+海南+广东+普通话的融合,所以造就了谜一般的口音 。有人开玩笑,这是一个来自东北的灵魂出生在台湾,成长在广东,游历在南海 。
1、N和L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各种韵母随意替换,把所有后鼻音缩短一至两个音节,变成前鼻音或是单元音,于是“ang”要发“an”或是“a”的音,“样子”成了“亚子” 。
2、至于前鼻音也不能幸免,也需要继续缩短读音,所以才有了“雨女无瓜” 。多余的后鼻音会把“贪婪”说成“汤狼” 。
【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3、吞音吃字比较多,“自己”读成“寄”,“自行车”读成“竞车”,“这样子”读成“酱子” 。
当然还有各种发音奇怪、语调诡异的读音,整体感觉这是一口“烫嘴”,烫到灵魂出窍 。

烫嘴口音塑料普通话是怎样养成的


方言的语音矫正,难点在哪里?第一,成系统性 。方言语音都是成系统的,是特定区域约定成俗的语言习惯 。方言转变到普通话,其实是两个语音系统的互相融合,甚至妥协的产物 。所以会产生这种“烫嘴”的效果 。
第二,语音效果的尖锐性 。方言的语音音位变体后会有音值差,音位很多方言的音值,音调比普通话要复杂的多,比如粤语的音调音值就多达8个左右,而普通话只有4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