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来了!要热40天,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三伏天来了!要热40天,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现在已经入伏,各地的气温也有了明显的升高 。走在路上都有了进蒸笼的错觉,对于还在坚持在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来说,三伏天简直就是无时不刻都处于汗流浃背的状态中 。
三伏天是说法起源自我国古代以“天干地支”汇编成数字记时的时期,而“三伏天”就是以著名的“干支纪日法”确立的,到了汉代时期也有《汉书·郊祀志著》等相关文献将三伏天称之为“暑邪”的说法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人们工作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如果防暑避暑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中暑 。
▼什么是农村说的“秋老虎”呢?这并不是指的猫科猛兽,但是却有着几乎同样“凶狠”的特点,说的就是三伏天的气温情况 。在古代人们的避暑条件艰苦,没有电风扇、空调等科技产品,那时候中暑的情况比较多,于是人们形象的将三伏天称作“秋老虎” 。准确的说,三伏天是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时间跨度为30~40天 。每年的入伏时间和三伏天持续时间都可能不同,但是农历记时当中都在七八月份,“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闷热的时期 。
▼今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这6个字非常拗口,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来这是“伏”与“秋”谁包含谁的关系 。“伏”即是指三伏天,“秋”就是秋天,也是24节气中“立秋”的意思 。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16日至8月24日,总共40天;而立秋是在8月7日,所以从时间界定来看,今年是比较典型的“伏包秋”现象 。通常情况下,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较为集中的时候,是丰收的时期;“伏包秋”就会形成早秋特别炎热、中秋深秋比较寒冷的现象 。
▼“伏包秋”对于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有这么一句俗话,说的是“伏包秋凉嗖嗖,秋包伏热得哭”,虽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也较为客观的描述了入秋以后气温与人体感温的不同状况 。水稻、玉米和棉花等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在农历8月左右的“秋分”节气前后时期收割,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强对流天气可能更频繁;到三伏天过后,各地的气温下降也会比较明显 。总体来说“伏包秋”也就意味着秋收阶段会比较凉爽,农业生产效益也将提高;但是昼夜温差也会比较大,所以也要做好必要的夜间防寒保暖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