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在什么范围( 二 )


 
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情况: 
 
1.年龄因素 年龄不同 , 引起发热的病种亦不同;新生儿期以感染性发热常见 , 在北方 , 包被过多也常引起发热;婴幼儿期仍以感染性发热为主 , 以上感、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最为多见 , 其次为化脓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白血病、淋巴瘤及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少见 。 儿童期患儿除慢性感染性疾病较多见外 , 还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及各种传染病 。  
 
2.季节和当地流行情况 季节、居住地区和流行情况可提供重要线索 , 如伤寒、副伤寒和疟疾多见于夏秋季 , 生活中接触动物者 , 应排除某些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 , 黑热病、布氏杆菌病有地方特性 , 居住疫区或去过疫区应考虑当地流行性疾病 。  
 
3.既往史与现患疾病的关系 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 应考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既往诊断结核的患儿要明确是否已治愈 , 治疗是否得当及是否继发其他器官结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迁延性、慢性肺炎史者 , 可发生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有些败血症患儿可发生迁延性脓肿 , 如肝脓肿、纵隔脓肿等 。  
 
4.热型对诊断的意义 虽然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 , 一些疾病的热型已不典型 , 但未经特殊药物治疗的患儿 , 其热型对诊断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  
 
(1)稽留热 发热持续在39 ℃以上 , 每热体温波动在1 ℃以内 , 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伤寒、副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等 。  
 
(2)弛张热 每日体温波动在2 ℃以上;多见于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感染、风湿热、幼年型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 。  
 
(3)间歇热 发热39℃以上 , 经数小时下降至正常 , 经一至数天又再次发热;多见于间日疟、三日疟等 。  
 
(4)双峰热 在24 小时内有2次波动 , 形成双峰;多见于脊髓灰质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等 。  
 
(5)不规则发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 , 体温波动较大;多见于风湿热、脓毒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渗出性胸膜炎、恶性疟疾等 。 免疫缺陷病平时表现为低热 , 但由于易发生反复感染 , 在感染急性期为高热 , 热型不规则 , 以复发性为其特点 。  
 
(6)波浪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 , 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 , 经过一段时间间歇后 , 再次上升 , 反复多次呈波浪式;多见于布鲁菌病、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  
 
(7)双相热 发热持续数天后 , 仅一至数天热退期 , 然后又发热数天 , 再次退热;多见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脉络膜丛脑膜炎等 。  
 
(8)长期低热 应考虑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慢性肾孟肾炎等 。  
 
5.发热时伴随症状和体征 
 
(l)长期发热伴咳嗽、气急、发绀、提示呼吸系统疾病 。  
 
(2)长期发热伴有高颅压综合征、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 , 甚至惊厥、昏迷者 , 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及脑瘤等 。  
 
(3)发热伴畏寒、寒战 , 多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 若出现关节肿痛、心脏杂音或心律失常应考虑风湿热和类风湿病 。  
 
(4)发热伴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则提示泌尿系感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