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体温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 , 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 , 38℃以下是低热 , 39℃以上是高热 。
    测体温时 , 应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 , 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消毒 。 现在多数是把体温表挟在腋下试温 , 年龄小或昏迷的小儿可采用肛门测温 。  
    测腋下温度时 , 要先擦去腋窝的汗 , 再把体温表有水银柱的一头放在腋下夹紧 , 5分钟后取出 。 测肛温时 , 先在肛表圆头涂些油类物质以起润滑作用 , 再缓缓插入肛门2厘米左右深 , 3分钟后取出 。 肛门测温时 , 要用手扶着体温表 , 以免小儿弄碎体温表刺伤肛门 。  
    看体温表时 , 应横持体温表缓缓转动 , 取水平线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 。 体温表用后 , 要用75%的酒精消毒 。  
    正常人体温一般上午比下午高 , 刚出生1个月的小儿上午比下午高0.25℃ , 6个月的小儿上午比下午高0.5℃ , 1岁以后高1℃ 。
人体体温正常范围是为36.0-37.3℃之间 , 其中腋窝体温测量的正常范围为36.1-37.0℃ , 直肠体温测量的正常范围为36.6-37.3℃ , 口腔体温测量的正常范围为36.3-37.2℃ 。 但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 受到人体调节中枢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 如果人体持续10分钟以上体温超过37.3℃则考虑为发热 , 相反 , 如果体温持续低于35℃则考虑为体温过低 。
正常体温: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 。 保持恒定的体温 , 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 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 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 , 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 , 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 体温升高时 , 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 , 当体温下降时 , 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 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

体温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当小儿肛温>37.8 ℃ , 或舌下温度>37.5 ℃ , 或腋下温度>37.4 ℃是为发热(fever) 。 目前通常以腋温为标准 , 但肛温准确性好 。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正常小儿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 , 婴幼儿体温容易波动 , 尤以未成熟儿、新生儿、营养不良小儿为明显 。 很多因素可  
影响体温 , 如高温环境、运动后、过分保暖、新生儿及未成熟儿哭闹、喂奶等均可使体温暂时性升高 , 但一般不超过正常范围1 ℃ 。  
 
发热的分度分型尚无统一标准 , 一般认为:腋温37.5~38 ℃为低热 , 38.1~39 ℃为中度发热 , 39.1~40.5 ℃为高热 , >40.5 ℃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 ℃为体温过低 。  
 
临床上还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和发热波峰特点将发热分为短期发热、长期发热和不同热型 。  
 
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内称为短期发热;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  
 
小儿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不规则发热、波浪热、双相热等 。  
 
【病因】 
 
1.感染性疾病 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 。 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引起的机体局部或全身感染均可导致发热 。  
 
2.非感染性疾病 
 
(1)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结节性脂膜炎 , 以及药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