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口密度?

指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数 。 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来表示, 反映人口稠密情况 。 人口密度是经常变化的 。
1900—1980年, 世界人口密度已从每平方公里10.8人增加到29人, 增加近2倍 。 中国人口密度1982年已达每平方公里107人, 1987年达114人, 1998年达130人 。
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 不包括领海 。 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 因此, 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 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 。

什么是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特点
1935年, 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对中国人口分布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著名的“瑷珲-腾冲”线, 揭示了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 。 作为城镇化的核心要素, 人口的分布状况能够直接反映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空间格局 。
到2000—2010年, 我国人口依然集中在胡焕庸提出的“瑷珲-腾冲”线以东 。 总的来看, 我国目前的人口呈现多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 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是主要的人口密集区, 人口密度在500人/km2以上 。
【什么是人口密度?】其中长江三角洲的宁沪杭甬Z字形核心区、广佛深为核心的珠江口两翼、京津石沿线、成渝附近以及东南沿海的温台、厦漳泉、潮汕等则是人口密度高于1000人/km2的高度密集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