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公司法人或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 , 由国家标准委发布 , 这十八位数字或字母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 。
【拓展资料】
有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具体介绍:
1.起源
以前我国各部门机构代码不统一 , 导致管理等缺乏有效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 , 大多数代码仅应用于各部门内部管理 , 一些部门信息数据相互割裂封闭 , 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
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设立和办理相关业务时 , 需到多个部门申请代码 , 有的还收取费用 。 多个代码共存现象较为普遍 , 影响了同一主体信息比对 , 增加了社会负担 , 降低了行政效率 。
所以为了提高效率 , 方便社会大众 , 就统一了一个社会信用代码 。
2.依据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 。 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 我国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相关基本信息作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数字身份证” , 成为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手段 。
3.分类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涵盖了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两类主体 。 自然人的统一代码是其身份证号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统—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识别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的代码 。
4.作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 , 是企业唯一的“身份证” 。
法人和其他组织可凭借标注了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 , 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证明其主体身份和办理相关业务;社会公众可通过统一代码在政府和其他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查询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可利用统一代码实现信息共享、数据挖掘和业务协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