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常识( 二 )


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 。 萤火虫体内有虫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被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 。 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兴奋状态而发光 。 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 。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 。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 。
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 。 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 。 (清·秦应阳的《飞蛾》)
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 。
14.“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 。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 。
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桢《斗鸡诗》)
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 。
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 。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 。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 。 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的“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 。
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
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以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粮食作物中 。 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 。 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的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土” 。

生物常识


2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等原因往往会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的作用有二:一是疏松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二是为了除去杂草,减少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使能量流向农作物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说明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里,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身噶体因素是温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