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纸写作文格式【范文8篇】( 三 )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 , 丁香空结雨中愁” , 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 , 更报长相思” , 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 , 青鸟几时过” , 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 , 大家都比较熟悉 , 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 , 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 , 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 , 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 , 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 但早在唐代 , 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 , 家养群鸽 。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 , 只以书系鸽足上 , 依所教之处 , 飞往投之 。 九龄目为飞奴 , 时人无不爱讶 。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 , 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 , 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 。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 , 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 , 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 。 譬如在公元1128 , 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 张浚来到军营后 , 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 , 他非常惊奇 , 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 。 曲端闻言 , 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 , 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 。 ”曲端领命后 , 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 , 顷刻间 , 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 , 飞速赶到 。 张浚大为震惊 , 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 。 ”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 , 很快 , 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 。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 , 张浚大喜 , 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 。 其实 , 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 , 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 , 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 , 一旦从笼中放出 , 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 , 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
【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 , 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 , 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 , 双鲤迢迢一纸书 。 ”古时候 , 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 , 到了唐代 , 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 , 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 , 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 因捎带书信时 , 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 , 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 。 显然 , 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 , 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
书信和“鱼”的关系 , 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 。 秦汉时期 , 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 , 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 , 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 , 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 。 长跪读素书 , 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 , 下言加餐饭 。 ”这首诗中的“双鲤鱼” , 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 , 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 。 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 , 没有现在的信封 , 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 , 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 , 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 。 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 , 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 , 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 , 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 , 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 , 就成了“封泥” , 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 。 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 , 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 , 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