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了美国人能够真实的、深刻的了解中国,了解东方的思维,开篇就“中国的独特性”作为首篇,纵论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是“虽欲穷共渊源而不可得” 。 接着介绍儒家学说,这个是中国数干年的价值观的核心,把儒家学说放在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高度上,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比作是西方《圣经》和《宪法》的结合体 。 如此高度评价恐怕中国人也未必全部能体会,可见作者深意,要让美国的下一代熟悉中国,不可不从根源上介绍并了解之 。
如果说后面篇章都回忆作者与中国交往的经历与片段,那么首篇绝对是中心,是了解中国的钥匙 。 基辛格并没有仅仅止于儒家学说,而是进一步探析,探析在儒家学说影响下形成的东方思绪和东方文化 。 最后浅谈《孙子兵法》以及通过中国围棋和国际象棋对比来谈,来讲东西方的不同 。 这也是我个人写这篇读后感的关键所在 。 希望身边的人要充分重视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而不是舍弃之 。 如果舍弃,那么中国将是无本之末 。 正是因为儒家学说所延续的东方思维影响了一代代国人,甚至东亚、南亚各国 。
《孙子兵法》共介乎于诗歌体与散文体之间,虽问世已两千余年,然而这部含有对战略、外交和战争深刻认识的书到今天依然是一部军事的思想经典 。 多可叹的、可欣的中国传统著作,至今仍能被一个西方人奉作经典,我们怎可“冷落” 。 毛泽东出神入化的适用之,建国强国;胡志明和武元甲运用之,使越南战胜了入侵的法国、美国 。 作者这么评价《孙子兵法》:“在今天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过时之感,颇感孙子思想之深邃,为此孙子跻身世界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行列 。 美国在亚洲的几场战争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的孙子的告诫 。 ”
再说围棋,中国流传最久的棋,“围”者“包”也 。 棋盘上横竖各19条线,开始时棋盘上空无一子,双方各持180枚子,子与子之间没有区别,棋手轮流在棋盘任何一点上落子,占据有利地形,设法包围对方棋并吃掉 。 围棋强调的是“战略包围”艺术,引用“包围”“迂回”的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 。 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结束时,棋盘上双方犬牙交错,一方常常占据微弱优势,对于一个外行人,甚至不能看出哪一方是赢家 。
国际象棋,棋盘上双方实力一目了然,所有棋子均已摆在棋盘上,寻求通过一系列的正面交锋吃掉对手的棋子,目的是把对手将死,即把对方的王或后逼入绝境,令其走投无路,终极目标是全胜 。 下国际象棋,开局双方而在中盘展开争夺,而下围棋则是“战略包围”,通过在棋盘上占空,逐渐消磨对方的战略潜力;下国际象棋体现目标专一,下围棋则培养战略灵活性 。 所以西方传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 。
这么看来,作者基辛格已经非常了解中国文化,并且他用了“势”的概念 。 他把中美之间的差异通过中国围棋与国际象棋的比较说明之 。 中国人讲谋篇布局,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西方文化更多是靠数字和实力说话,一切都很清楚,而中国的策略往往很混沌,中国人喜欢把几件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看,运用一种类似太极拳的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 。 把世界看成一个大棋局,把上下千年看作大周期 。 如果能从这样高度看问题,有许多令西方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 这些正是美国人需要知道的,不明白这些,美国和西方就不会懂的,也不会尊重一种文明 。 也正因为此,《论中国》这本书在作者生日之时在美国各大书店正式上市之初,便引起各界普遍反响,并迅速荣登亚马逊排行榜前十 。
推荐阅读
- 蒲公英的种子读后感【范文6篇】
- 关于读后感作文【通用3篇】
- 老人与海读后感【通用9篇】
- 作文读后感【精选6篇】
- 让每个日子都看见欢喜读后感【通用3篇】
- 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读后感【通用7篇】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精选3篇】
- 汤圆煮几分钟 汤圆怎么算熟
- 读后感【精选7篇】
- 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