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河 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南京市是一座有着很多历史文化痕迹的城市 , 在南京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 而在南京有一条有名的河流 , 它被称为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 那就是南京秦淮河 , 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秦淮河 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介绍(长江下游右岸支流)
秦淮河 , 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 。古称龙藏浦 , 汉代起称淮水 , 唐以后改称秦淮 。秦淮河有南北两源 , 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 , 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 , 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 , 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 , 由东向西横贯市区 , 南部从西水关流出 , 注入长江 。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 , 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 ,  历史上 , 其航运、灌溉作用 , 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 , 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 历史上极富盛名 , 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
水文特征
秦淮河两岸为低洼圩区 , 地面高程6米~8米 , 圩区后面是丘陵山区 , 地面高程300米以下 。此河又是一条“山水头、潮水尾”型河道 , 受长江水位和秦淮河流域降雨的影响 , 洪涝和断流干涸现象经常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 , 从三国吴嘉禾三年(234)至民国37年(1948)共发生水灾229次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至1959年 , 冬春期间 , 秦淮河几乎年年断流干涸;部分年份 , 夏秋季也发生断流干涸 。1960年 , 建成武定门翻水站后 , 秦淮河水位常年可保持在6.5米以上 。
新中国成立后 , 南京市曾规定秦淮河东山防汛警戒水位为8.5米 。1950年设东山水位站 , 观测秦淮河水位 。至1999年 , 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达29次 , 其中超10米的较大洪水5次 , 最高达10.74米(1991年7月11日) 。秦淮新河最大分洪流量每秒962立方米 , 老秦淮河最大分洪量每秒509立方米 。
历史渊源
秦淮河 , 古名龙藏浦 , 汉代起称淮水 。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 , 以此地有“王气” , 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 , 凿晰连岗 , 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 , 到唐代 , 根据这一传说 , 改称秦淮 。在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 , 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 。李白的《留别金陵诸公》诗中 , 也有“六代更霸王 , 遗迹见都城 。至今秦淮间 , 礼乐秀群英” , 也是出现了“秦淮”河名 。
对此河之来历 , 《六朝事迹编类》载:“淮水……分派屈曲 , 不类人工 , 疑非始皇所开” , 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 , 秦淮河属自然河道 , 非人工所凿 。但其中某些地段为人工所开凿 , 这一说法仍不能排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