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日本政府和军方对侵华战争中制海权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 。他们长期致力于海军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甲午战争前 , 日本“战时大本营”对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制定了上、中、下三策 。一是如果海战获胜 , 取得制海权 , 陆军就长驱直入 , 进攻辽东、山东及北京;二是如果海战胜负未决 , 陆军只占领朝鲜 , 海军尽可能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三是若海战失败 , 则撤退朝鲜陆军 , 海军协防日本沿岸 。日本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 , 把整个战争基点放在制海权的争夺上 , 在设想三策中他们取得了上策 。相反 , 清政府和李鸿章对这个重大战略问题认识却很模糊 , 对战争中海军应该发挥何种作用 , 怎样发挥作用没有清晰的思路 。朝鲜开战后 , 日本海军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主力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 而中国海军却尽量避免与敌军在海上相遇 , 没有进行决战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 。一方主动 , 一方被动;一方有备 , 一方无备;一方伺机决战 , 一方消极避战 。一旦海上遭遇 , 后果可想而知 。
登陆和反登陆作战 , 本是最为惨烈的作战类型 , 一般来说 , 反登陆方都会依靠防御体系———包括岸边阵地和海上袭击 , 使处于不利条件下的登陆方腹背受敌 , 遭到沉重打击 , 甚至登陆失败、全军覆没 , 中外战例中不乏此例 。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 , 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 , 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 , 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 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 , 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 , 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 , 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本约批准互换之后 , 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 , 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 , 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 , 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 , 免予追究 。
推荐阅读
- 文竹如何修剪
- 种植的番茄为什么不红 原因是什么
- 镇得住水瓶座的3星座
- 为什么兔子的耳朵特别长
- 兔子的饲养禁忌有哪些
- 兔子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 wps的办公技巧
- 如何删除多余的空白页
- 开心的句子说说心情
- 财神偏爱的4大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