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平原 经济发达的华北平原( 二 )


气候状况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两熟,北部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
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 。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 。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
热量
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 。≥0℃积温为4100~5400℃,≥10℃积温为3700~4700℃,不同类型冬小麦以及苹果、梨等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 。≥0℃积温4600等值线是冬小麦与早熟玉米两熟的热量界限 。≥0℃积温大于4800℃的地区可以麦棉套种,大于5200℃地区可麦棉复种 。
气温
黄淮地区年均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 。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京、津一带则为-5~-4℃ 。全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190~220天 。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 。
光照
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 。本区年总辐射量为4605~5860兆焦耳/(米·年),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800小时,南部为2300小时左右 。7~8月光、热、水同季,作物增产潜力大 。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
降水
降水量不够充沛,但集中于生长旺季,地区、季节、年际间差异大 。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 。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带降水量<500毫米,为易旱地区 。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为700~900毫米,基本上能满足两熟作物的需要 。平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00毫米 。各地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 。降水年际变化甚大,年相对变率达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 。
灾害
【中国第二大平原 经济发达的华北平原】旱涝灾害频繁,限制资源优势发挥 。本区灾害以旱涝为主,其中旱灾最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频率最高 。夏涝主要在低洼易渍地,危害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