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被谋杀之谜,成为了大清第一悬案( 二 )


早在允挂帅出征的前一年年底,康熙就对混战中的众皇子和参与皇子之间夺位阴谋的臣僚颁布了一道分量极重的诏书,表示自己已经对悬而未决的立太子问题有所考虑,并言词咄咄地声称:“我一定选择一个坚固可靠之人为你们做主,并让你们倾心悦服 。”事隔不久的次年,他便委派允以抚远大将军的名号率队出征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无疑是做了更加明确的暗示 。不仅如此,允在出征前,康熙亲自为他举行了十分隆重、规模宏大的送行仪式,封允为“大将军王”称号,并特许使用王所用的旗帜 。从满清立国开始,所有的皇子,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四个不同的等级,以亲王最高,贝子最低 。而此时在诸皇子中年岁较小的允,其爵位仅是一个最低的贝子 。出征前的一番任命和恩准,无疑是康熙向众人宣布,尚是贝子的允已经享受了王的待遇,若一旦将来真要立为太子,可不必一级级地晋升爵位,一切都顺理成章地操作了 。康熙的这一连串动作,使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暗自领悟 。允以及暗中拥戴允的臣僚更是心中有数,喜不自禁 。允带着一个辉煌的梦想出征了 。
踌躇满志的允率部出征后,不负父望,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收复西藏的胜利 。而后在康熙的指令下,与准噶尔部进行和平谈判,并很快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西部战争基本得到平息 。正当允大功告成,威望倍增,欲带着那个辉煌的梦想,班师回京,顺利地当太子时,本朝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他的梦打得粉碎 。康熙皇帝突然驾崩,皇四子胤神秘地继承了大位,始称雍正皇帝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 。初八,有旨传出:皇帝偶然受了风寒,当天已经出汗 。由于龙体欠安,从初十到十五,将为冬至的祭祀大典进行“斋戒”,一应奏章都不必送来 。皇帝的“斋戒”和独居静休,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格外关注 。但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廷生活中,有一个人却极敏锐地看到了平静的背后那可能改朝换代的非凡时刻的到来此人就是皇四子胤 。

康熙大帝被谋杀之谜,成为了大清第一悬案


还在各位皇子围绕皇位的继承问题而结交朝臣、培植私党并闹得矛盾重重,沸沸扬扬之时,皇四子胤却显得老练、持重,他的言行也未引起父皇和兄弟们的格外看重和猜疑 。在父皇和众皇子的眼中,这位四贝勒好像是一位颇为安分守己对皇位没有多大兴趣的人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人都看错了 。他的一切做法只不过是来自门下谋士戴铎的告诫:“父皇英明,做儿子的就很难 。太张扬外露,势必会引起父皇的疑心 。若一点也不显山露水,又会被父皇和众兄弟看不起,从而弃之不顾 。故此,两者之间的分寸,势必要把握得恰当 。”极端聪明老辣的胤,在听了戴铎的告诫后,一直在露与不露之间悄悄地做着文章 。他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明火执仗地结交朝臣、培植私党,而是暗中结交了两个重要人物,隆科多和年羹尧 。隆科多是当朝皇后的胞兄,官拜步兵统领,掌管京城的戍卫 。年羹尧则是四川巡抚,在与准噶尔作战的西线战场拥有一支精锐军队 。结交这两个人的目的是,一旦京师有变,由隆科多控制 。若西征中的允有变,年羹尧可派兵与之抗衡,迫使允无法用武力达到争位的目的 。皇四子胤算是一位真正能审时度势,并悟透了权力争斗原则的天才 。就在康熙患病畅春园,而众皇子尚处在梦中的关键时刻,长期蛰伏的胤却要引弩待发了 。
从九日到十二日,胤或明或暗地不断派人入宫探视父皇的病情 。当他得知父皇的病越来越重时,便开始在暗中做各种应急和夺位的准备 。到十三日凌晨,康熙的病情已处于十分危急的状态 。一直在皇帝身边担负侍卫任务的隆科多,忙派人传达诏命,令允祉、允、允等七位皇子火速赶到畅春园 。胤也在诏令之内,但不知什么原因,将近中午方匆忙赶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