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帝王秦始皇,为何史书中没对他的后宫有任何记载?( 四 )


史书上记载公子高上二世皇帝书说:“先帝无恙的时候,臣下入内则被赐予饮食,出外则使乘坐车马;御府的衣物,中厩的宝马,臣下都有受领 。先帝仙逝,臣下应当从死而未能速行,这是身为人子而不孝,身为人臣而不忠 。不孝不忠,无以立名于世,臣下请求从死,愿意陪葬在骊山脚下 。切切恳求,愿主上恩幸,哀怜准许 。”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子王孙,那种无辜无奈、日暮途穷的哀鸣,至今读史尚回荡在耳边 。
在对公子高的考察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有关他母亲的直接线索 。从公子高的上书来看,他深受父亲的喜爱,忠孝之心非常浓厚,以此推测,他的母亲应当也是重大义的人 。公子高有想法有决断,曾经考虑逃亡,但是,为了保护家族,最后决定以身殉葬 。想来,他的母亲,或许还在人世,儿子走后的家族,由她来孤苦支撑?
跟踪追查第一和第二线索人到这里,对于他们母亲的情况,除了一点似是而非的推测外,我们难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看来,由公子将闾兄弟和公子高的线索去追踪秦始皇后宫的线路,走不通 。走不通的原因,是实有其人其事而可以取证的文献史料不足 。文献史料,是从古代辗转流传至今的文字信息,是我们破解古代疑案的重要证据 。文献史料不足,我们就束手无策,打退堂鼓了吗?不,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这就是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是直接到古代遗留中寻找第一手信息,最为可靠 。于是,我们将视线投向考古,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 。
发掘公子公主墓
自从兵马俑陪葬坑在1974年被发现以来,始皇帝陵园的发掘和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秦始皇一生的种种疑案,由此获得了文献上得不到的种种宝贵线索 。在始皇陵园,考古学者曾经发掘过一座甲字形陪葬大墓,规模等同王侯级别,地点靠近始皇帝陵封土 。考古学者以为墓主当是皇室宗亲,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墓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他自愿殉葬,得赐钱十万,以公子之礼埋葬于始皇陵旁 。
在始皇帝陵封土东边大概一里远的地方,有一村落叫作上焦村,在村外的树丛间,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东向西,南北纵列,面向始皇帝陵展开 。其中有八座墓葬已经发掘,在陪藏品中,考古学者发现了秦少府工官制作的御物 。少府是专门管理王室宫廷的机构,相当于皇室内务部 。一般来说,少府制作的物品,属于皇室用品 。这些墓藏中出土的皇室用品,自然使人联想到这些墓主与皇室宫廷之间,可能会有某种关联 。那么,这种关联会是什么呢?
为了追查这种关联,我根据考古发掘的报告书,将已经发掘的八座墓葬的材料整理出来,提供给大家如下:
上焦村陪葬墓简况
第7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 。
第10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手、足骨分离,倒置于椁室头厢内 。
第11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30岁左右,骨骼完整,仰身直肢,上下颌骨左右错动 。
第12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骨置于椁室头厢盖上,肋骨及其他骨骼置于头厢内 。
第15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置于椁室头厢盖上,头骨在椁室外乱土中,头的右颞骨上插有铜镞一支 。
第16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上半身尸骨在椁室内,头骨在椁室头厢的盖上,下肢骨在填土中 。
第17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头、身、下肢分离,左脚与胫骨分离,两臂伸张作趴伏状 。
第18号墓,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 。八座墓中,出土七具尸骨,五男二女中,六人身首四肢分离,显然是被酷刑肢解而死,一人尸骨完整但上下额骨错位,显然是被绳索缢死 。这种非正常死亡的遗留现场,究竟向我们传达了古代历史的什么信息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