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三年级孩子的作文( 三 )


我们回到正文上来 。 总体上讲 , 借代要有相关性 。 从本文中妈妈是:卫士妈妈、唐僧妈妈、侦探女菠萝(波罗) 。 这些都是与妈妈的性格行为有相关性的 。 这是本文的第二个特点 , 小作者的这一个写作特点 , 让本文增加了许多的趣味 。
当然 , 第三个特点 , 不太容易为大家所发现 , 那就是前后文的呼应 。 在原文中小作者写到了妈妈的样貌 , 分别写道: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 小巧的鼻子 , 红润的嘴唇 , 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 , “噼哩啪啦”讲个不停 。 这是一个总体上、形象上的描写 。 那么我们后面看到的对称段中 , 妈妈像“侦探”一样的火眼金睛 , 还有妈妈像“唐僧”一样的“噼哩啪啦” , 都在有意无意地呼应了这个形象 。 前后文的呼应 , 让全文的总体线路、思路保持了一贯性 。 这就体现了作文的不散不乱、不拉不扯、不离不碎 。 所以我们要讲:不夸不行!总的来说 , 孩子确实写得很好 。
我们的点评提升 , 并不是否认孩子的成就 。 点评提升的目的 , 是为了让大家看到 , 技法运用的背后所展现出来的变化 。
先来看第一段:
伴随着三月的到来 , 三八妇女节也随之即将来临 , 这是妈妈们的节日 。 今年我送妈妈什么小礼物呢 。 对了 , 就要妈妈您看看 , 我笔下的您 , 我心目中的您吧 。
刚才也看到了 , 孩子在刊物上的作文 , 编辑把这一段删除了 ,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 这一段写的是作文的背景、目的 , 这与我的“妈妈”这个主题的关联度并不是很高 , 所以 , 删去有一定的道理 。 但是小作者好不容易写出百把十个字 , 痛下杀手于心不忍 。 我们可以简单处理一下 , 把这一段当成是一个题记来处理:
三八节来临之际 , 用我笔下的您 , 表达我心中的您 , 算是我在妈妈节日时 , 送给您的小礼物——题记 。
我们来看第一个自然段 , 妈妈的样貌:
妈妈不高的个子 , 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 , 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 小巧的鼻子 , 红润的嘴唇 , 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 , “噼哩啪啦”讲个不停 。
我们可以本着为主题服务 , 有详有略的原则来调整:
妈妈个子不高 , 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 , 永远透着精干利落 。 妈妈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 好像风吹草动、蛛丝蚂迹 , 都逃不过她的双眼 。 她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 , “噼哩啪啦”响个不停 。 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家长中 , 那个放鞭炮的 , 准是我妈 。
在点评文中 , 我们删掉了一些与后面的呼应无关的样貌 , 这样也是为了把作文的一条线路表达得更清楚 。 所以 , 我们就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去掉 , 这是要补充的第一点 。
第二点 , 我们在点评文中 , 增加了一句话:她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 , “噼哩啪啦”响个不停 。 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家长中 , 那个放鞭炮的 , 准是我妈 。 一是为了体现 , 有详有略 , 突出妈妈的语言 , 二也是一个借代的技法 。
我们在《提高篇》中介绍过 , 借代的技法 , 最常用的是“先喻后借” 。 我们再把这个“喻”借过来 , 用来代替妈妈的讲话 。 所以就有了: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家长群中 , 那个放鞭炮的 , 准是我妈 。 在本文中“那个放鞭炮的”并不是确切的指放鞭炮 , 而是借过来指妈妈讲话“噼哩啪啦” 。 这样一喻一借 , 一借一代 , 就有了趣味 。
今天上午我们就讲到这里 , 下午再讲 ,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