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一再犯错的情况 , 家长该怎么办呢?比打骂教育好用的方法是什么?孩子犯错不可怕 , 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带着女儿小蘑菇在家附近散步 , 街对面突然传来一个小男孩尖锐的哭声 。 应声看去 , 小男孩大约两三岁大 , 正声嘶力竭地边走边嚎啕大哭 。
女儿问我 , 那个小孩为什么哭?
我看了一下 , 没看见有大人在身边 , 正有点担心 , 这时在大约间隔二三十米的地方 , 有个老妇人停了下来 , 回头恶狠狠地说了句什么 , 又继续往前走了 。
哦 , 我脑补了一下 , 十有八九是小男孩惹他的外婆或者奶奶生气了 , 老人就一个人远远先走开 , 大概还责骂或者吓唬了一下孩子 。
孩子害怕被抛弃加上被责骂 , 正委屈不已地大哭呢 。
于是我告诉女儿 , 大概是小男孩惹大人生气了吧 。
女儿沉默不语 , 一直呆呆看着街对面的小男孩 , 直到他走远 。
其实我也不想这么解释 , 因为我知道 , 我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对待我的女儿 。
因为在我看来 , 两三岁的孩子 , 无论犯下任何错 , 都犯不上用这种过激的方式来惩罚 。
其实 , 不打 , 不骂 , 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思想 。
尽管我们这一代人里 , 很多人都有被父母胖揍的记忆 , 也有很多被粗暴责骂、体罚的记忆 。
但只要我们接受过教育且深爱自己的孩子 , 大多不会再认同孩子应该用打骂来管教 。
因为我们早已认识到 , 打骂孩子 , 虽然在当时看来是有成效的 。
但从长远来看 , 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 也会在孩子心中种下叛逆、暴力或者自卑的种子 。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 甚至在将来会成为孩子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方式 。
尤其是对性格形成期的两三岁孩子 , 父母的言传身教 , 有着无比强大的影响力 。
假如上文提到的小男孩 , 一直跟在老人身边 , 并一直被如此粗暴对待 , 我很难想象 , 今后会有个开朗的性格 。
他很可能会认为冷漠、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 小时候害怕被抛弃的这种不安全感 , 也会如影随形 , 影响到他今后的三观 。
那么有人会问了 , 既打不得又骂不得 , 面对调皮捣蛋、凡是都要先说个“不”的熊孩子 , 做错事了该如何惩罚?
任由孩子随心所欲?还是父母干脆就当修炼 , 一忍再忍?
不不 , 当然不是 , 作为父母 , 我们当然有义务管教自己的孩子 。
谁不希望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 知礼数、知仁义 , 成为一个能自控、不自私且高情商的人?
说到底 , 该如何管教呢?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 , 为了教育好远房表兄去世前托付给他的两岁儿子 , 曾全身心投入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上 。
他在教育领域 , 留下了许多值得当今父母学习的观点 。
其中有一条重要的观点就是——教育者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 , 而不是“人为惩罚”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
先来聊聊其中提到的“人为惩罚”——这也是许多父母或者老人惯用的方式 , 它大多与体罚、愤怒如影随形 。
举例来说 , 假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饭 , 就大声斥责 , 不吃完饭不允许下桌;
假如孩子把玩具撒了一地不肯收拾 , 就责骂、唠叨或者罚他一段时间不许碰玩具;
假如孩子不写作业 , 就罚抄课本;
更有过激的 , 假如孩子做错事 , 就打手、掌嘴、罚跪、关小黑屋等等 。
推荐阅读
-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连接是管教孩子的前提
- 给孩子选择权可以有效降低吼叫
- 如何用美德教育孩子
- 玫瑰花怎么保存时间长 玫瑰花如何保存
- 怎么与孩子共同遵守规则
- 什么妈妈很容易和孩子产生矛盾
- 孩子贪玩调皮到底是不是好事
- 处理孩子闹脾气有效的方法
- 不要对孩子说这些话,只会伤到孩子!
- 孩子情商高低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