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多”在中国短短几年时间 , 迅速崛起 , 让我们相信 , 目前中国 , 高收入人群还是在少数的 , 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多资源 , 所以他们的家长坚信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 才能使得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 , 让自己的家族进入社会更高的阶层 。
2、有的孩子自身自理能力不足、自身控制力不足 。
受到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 中国大部分70后甚至包括很多80后父母 , 只生育一个小孩 , 对待自己的孩子尤为看重 , 从小便娇生惯养 , 让孩子没有很好的锻炼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在学习上这些孩子往往也是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 , 陪读现象 , 应运而生 。
虽然陪读可以解决孩子学习不主动的问题 ,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 , 孩子的心理压力加重、缺少了自立能力的锻炼、影响了孩子和同学间的交流等 。 如果在陪读过程中没有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 没有让孩子学会交流和表达能力 , 陪读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
3、学校与家庭两方面教育的衔接不到位 。
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能缺少学校和家长两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的环节 。 但是学校和家长没有把握好程度也是导致陪读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 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对孩子进行教学 , 很多地方的学校 ,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 , 一个班级少则50几人 , 多则70几人 , 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 , 远没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度高 , 家校衔接程度不高、不及时 。 即便现在教育部实行“小班制” , 一个班也至少有40几人 ,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在学校里 , 部分老师建立各种“家长群” , 在群里下发一些作业让家长监督完成 , 但是有的作业超过孩子的接受能力 , 只能家长全权代理;部分家长 , 不完全肯定学校老师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 认为自己陪在孩子身边 , 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 , 比起管理一个班那么多孩子的老师来讲 , 要更加具体 , 久而久之 , 陪读产生 。
陪读到底好不好呢?
甲方:陪读确实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健康发育 。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了 , 而且教育部的多项“让学生减负”的措施 , 实际上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 变相的增加了学生负担 。 孩子不堪压力 , 开始厌学、叛逆 。 家长选择陪读 , 不管是学习上 , 还是生活上 , 都可以加强对孩子的监督 , 及时发现问题 , 进行疏通、解决 , 进而巩固学习效果 。 陪读 , 还可以更好的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 保证孩子的饮食规律和生活规律 。 毕竟 , 娃儿是自己的 , 即便老师再尽职尽责 , 也不如爸妈 。
乙方:迟早是要自己去闯荡社会的 , 陪读怎么能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能力呢?
独立的生活能力 , 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生存能力 , 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 , 孩子需要自我空间 , 需要自己锻炼处理事情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 家长的陪读 , 全程包办 , 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 孩子的依赖心理严重 , 那他以后走上社会 , 怎么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学校里的困难都搞不定 , 除了学校走上社会 , 仅仅是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文凭 , 拿什么在这个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社会上生存下来呢?现在不是有那么多的宅男宅女、啃老族吗?陪读完 , 难道还要陪恋爱 , 陪结婚吗?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陪读对孩子到底是利是弊】凡事总有利弊 , 存在即合理 。 “当代孟母”们的陪读 , 我们不能去全盘否定 , 也不能盲目跟随 。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 为了孩子的未来 , 父母可谓是倾其所有 , 只要是把握好程度 , 注意方式方法 , 这陪读也不会是什么“洪水猛兽” 。 只希望能有真正有实效意义上的减负政策 , 方能让陪读现象“降降温” , 回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程度上来 。
推荐阅读
- 父母为什么一定要陪孩子读绘本
- 父母让孩子放下手机只需做好哪几件事
- 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应该做什么
- 婴幼儿生长发育标准对照表
-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乐观勇敢合作的精神
- 父母怎么让孩子从学渣成为学霸
- 父母怎样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 父母对孩子学习力的影响有哪些
- 父母和孩子亲子关系僵硬怎么办
- 父母怎么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