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改正方法有哪些( 二 )


这就不难理解 ,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 , 这位母亲紧接着说了一句"只能买面包和蛋糕 , 其余的都不可以"——把这两句话单独拎出来说 , 很多人都能比较清楚的看清后面这一句话里包含的控制 , 但实际上 , 控制是"一脉相承"的 , 一个人绝不可能在这件事上控制 , 在别的事上不控制 , 对这个人控制 , 对其他的人不控制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控制欲强"是一种人格特征 , 一个人如果有这种控制欲 , 会表现在方方面面 , 之所以在实际表现时没有以"等分"形式呈现 , 即在任何人、任何场景下都表现出一模一样的控制感 , 是受到环境、对象、自己喜好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产生的结果 , 并不是ta的控制欲在某些时候真正消失了 。
最令家长们头疼的"逆反" , 其真正的核心就在于控制 。 所以 , 强势的母亲往往会培养两种类型的孩子:要么生命力被摧毁的胆小、懦弱、无主见的孩子;要么是强烈反抗的"逆反"孩子 。
① 控制不是只有"强势镇压"一种形式 , 我们更要警惕那些"包着软布"的控制类型
一说到控制 , 很多人都会想到"强势镇压"这样的形式 , 最典型的语言方式是"你必须"、"别(不许)做XX"….. 典型的行为方式是孩子只要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 , 父母就会发火动怒 。
事实上 , 除了这种比较明显、易于觉察的控制方式 , 我们更要警惕那些控制的"变种" 。 例如倾向性协商、高期待、过度教育等 。 这些"变种" , 表面上像野蛮的原始人裹了几片树叶 , 但实际上其本质仍然是控制 。
控制:指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 从这个词汇的释义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 所谓控制 , 包含了一种主动掌控外界的意愿 。 所以 , 只要你能觉察出自己有"对方不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标准/期望 , 自己就会失望"的想法 , 基本上都会有控制 。
很多家长貌似民主 , 经常以"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对话 , 但是协商背后 , 依然是自己早已确定的目标 , 所以所谓协商 , 只是为了引导孩子往自己的目标方向达成一致 。 自然 , 如果自己不能实现这个愿望 , 那么"协商"就会一直进行下去 。
比如家长和孩子商量玩游戏的时间 , 家长心里能容忍的最长期限是半小时 , 而家长先让孩子自己说 , 孩子回答"一次玩一个小时"时 , 家长内心是不满的 , 但是还会满脸堆笑 , 继续"引导"孩子 , 问"一个小时会不会有点长啊?"等等问题 , 直到孩子悻悻的将时间减至半小时 , 家长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 然后像领到"尚方宝剑"一样 , 敦促孩子"说话算话" , 下次孩子玩游戏再超过半小时的时候 , 家长就马上以"道德裁判"的身份出现 , 警告孩子"之前你自己同意只玩半小时的" 。
家长的这种控制 , 会让孩子非常恼火又无法应对 , 久而久之 , 孩子一定会觉察出父母的"伪善" , 不会再信任父母貌似民主的协商 , 对父母的"协商"保持警惕 , 认为这不过是父母控制自己的"套路" 。
而一旦孩子和父母形成了不信任的亲子关系 , 父母作为"权威"的身份再发号施令 , 除了引发逆反之外 , 就毫无用处了 。
同理 , 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会使孩子一旦没有达成父母的期待 , 父母即使不发作、打骂 , 但内心的不满也会透过每一个毛孔让孩子感知到 , 这种来自父母的"威慑" , 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控制和绑架 。 而父母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教育"孩子 , 借机宣讲自己的理念 , 其内核同样是一种控制 。 比如说 , 路上遇到一个乞丐 , 妈妈就借机"语重心长"的教育孩子:看 , 他就是因为不好好学习 , 所以现在只能当乞丐 。 当乞丐多可怜啊 , 所以 , 你要好好学习 , 否则就会像他一样 , 知道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