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改正方法有哪些( 四 )


在第三个场景中 , 当孩子说"明天不上课"时 , 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 , 这句话接的无比自然 , 就像打了个喷嚏一样 。 这充分说明这是这位妈妈对孩子无意识的不信任 。
① 对孩子的"不信任" , 基本上都是父母无意识的投射
我相信这位母亲 , 如果我采访她 , 你相信自己的孩子吗?她肯定回答"当然相信" 。 但是更多时候 , 无意识的行为恰恰暴露了一个人人的真实想法 。
所谓无意识行为 , 就是下意识的 , 不经过大脑的意识反应的行为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无意识"比"意识"更真实 , 祛除了有意识的粉饰 , 无意识行为真正"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我们必须强调父母 "言传身教"的意义 。 因为它对一个孩子的人格塑形影响太大了 。 父母的言传身教实际上就是透过这些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的 。 孩子总是能敏锐的体察父母真实的内心世界 , 所以 , 父母的"虚伪" , 孩子一眼就能看透 。 一个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 , ta的内心一定也是对自己不相信的 , 事实上 , 父母对孩子的担心、焦虑、警惕 , 都是父母自己内心世界的镜像反应 , 也就是投射 。
一个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人 , ta无论走到哪注意到的都是危险 。 所以 , 一方面ta会反复的提醒ta认为重要的人(比如孩子)哪有危险 , 同时 , 也会无意识的瞪着自己的"警察眼" , 密切的关注着孩子的一言一行 。
例如文中这个妈妈 , 她说"不可能吧?" , 与其说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 不如说是她不信任外界的人格特质的一种表现 。 她本身应该就是一个防御心比较强的人 , 对外界保持着无意识的防御心理 。 但是她的这种防御放在孩子身上 , 孩子感受到的就是一种深刻的不信任感和以此带来的伤害感 。
没有人喜欢不被信任 ,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 , 不至于对孩子造成什么深刻的影响 , 但是实际上 , 这样的不信任日积月累 , 就一定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 。 孩子着急辩白:真的不上课 , 我们明天有体育节 。 他为什么会强调那句"真的不上课"?原因就在于他在那一刻 , 体会到了不被信任的伤害感 , 所以他极力的辩白 。
我相信 , 这个男孩长大后也一定是一个"自我证白型"的人 , 他会对别人的不信任、否定会非常敏感 , 也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 , 首先做大篇幅的铺垫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 。 这种无意识的证白 , 实际上也是一种防御性的心理 。
现在孩子年龄还小 , 他被妈妈怀疑之后会采用面红耳赤的证白模式 , 当他进入青春期 , 就未必是这种反应了 , 他可能会表现得非常逆反 , 充满敌意 。 那个时候 , 也许他的妈妈会非常恼火又茫然 , 不知道为什么一贯乖巧的孩子变成了这样 。 实际上 , 在青春期收获的"逆反" , 都是在前期种下的种子 。 当父母之前给到孩子多是否定、怀疑、控制时 , 必然会在青春期集中收获自己种下的"恶果" 。
② 包办替代、过度保护 , 过度担心同样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
举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摸烫水杯的例子 。 一个孩子还很小的时候 , ta并没有危险的意识 , 也不知道被开水烫到是什么感觉 , ta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 就是通过好奇心 , 用那些大人看起来"不知深浅"的方式进行的 。
例如ta看见一个冒着白气儿的玻璃杯 , 就会想要上去摸一摸 , 这时候家长看见就会很紧张 , 怕ta烫到 , 于是制止孩子:不许摸 , 烫 。 或者直接把孩子抱离"案发现场" 。
家长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 。 但是这种行为世界上也是对一个孩子探索世界的打扰 。 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 , ta的行为看似胡乱而鲁莽 , 实际上却是在这种混乱中树立自己的秩序 。 家长可以照顾孩子的安全 , 但是更要保护孩子的探索 。 比如一杯烫水 , 家长说"不许摸 , 烫"的时候 , 肯定没有想过 , 孩子是不知道"烫"是什么感觉的 。 Ta只有亲自用自己的小手触摸过"烫"的感受 , 才会知道烫是一种危险 。 所以 ,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看懂孩子的探索 , 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 , 拉着孩子的小手轻轻触摸杯子边缘 , 让ta感受到"烫"的感受 , 并向懵懂的孩子讲述"烫"和"危险"的联系 , 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对冒着白气的玻璃杯丧失兴趣了 。 同时 , ta也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一次对世界的探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