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怎么办( 二 )


而随着孩子长大进入青春期 , 自我意识逐步形成 , “我”的概念越来越强烈 。 这个时候 , 与“青春期孩子对话”就意味着把对方当成有独立意识、自主个性的人 , 甚至是需要彰显自我个性的人 。 父母在沟通中 , 要主动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 并且在行动上真的听取他们的意见 , 杜绝采用命令或者要求的方式 。 用平等的对话和鼓励的语言 , 让孩子体验到被包容和支持的感觉 。 这样才能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沟通前提 , 让沟通进行得更加顺畅 。
在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上 , 中国的父母普遍容易犯以下这些错误 , 应当及时地纠正过来:
错误1:习惯于代替孩子做计划、做安排 , 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和个人意愿 。
许多家长由于过于担心孩子犯错误 , 不够信任孩子 , 就直接不给孩子独自尝试的机会 。 但孩子到了中学阶段 , 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变得渴望去探索 。 甚至“跃跃欲试”本身就是生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本能 。 如果家长不懂得放手的话 , 孩子永远没有尝试的机会 , 也就谈不上从失败中获取教训 , 或是从成功中获得经验 。
错误2:强调父母的权威 , 需要孩子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意志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 是非常强调父母的权威的 , 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 , 我们的观念也应当随之更新 。 父母的权威 , 应该体现在把控大的原则和边界上 , 而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控制者、审判者的角色 。 过于强调服从 , 会磨灭孩子的个人意志 , 加剧紧张的亲子关系 。
错误3:经常有意无意地否定孩子的情绪感受 。
任何情绪的产生都不是没有来由的 , 即便在父母看来大不了的事情 , 有可能在孩子心里也是一道难以突破的难关 。 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 , 父母最不应该说的话 , 就是“有什么了不起” , “这有什么值得难过/生气的” , “没事、不怕、不要紧、坚强一点” 。 这些看似在“安慰”的话语里 , 其实是在告诉孩子 , 他此时此刻的情绪 , 是不被接纳的 。 这会让孩子有深深地不被理解的感受 , 久而久之 , 亲子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
错误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爸妈的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
一句“都是为你好”似乎就把父母放在了代表“正确”的一方 。 殊不知 , 每个人人生的道路 , 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 。 青春期的孩子 , 伴随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 , 孩子的批判意识增强 , 他们还是用怀疑、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 他们不再对家长一味地盲从 , 开始用自己的标准重新对父母进行定位和评价 。
错误5:不懂得保护孩子的隐私 , 甚至认为孩子不应该在父母面前有隐私 。
我们曾经和情商夏令营的孩子们分享过一个有趣的命题 , 那就是“怎么藏日记本”?为了防止老爸老妈偷看日记 , 孩子们的招数常常五花八门 , 斗智斗勇令人啼笑皆非 。
一个孩子曾经分享了她的经历:说自己洗澡的时候母亲时常进出浴室 , 她实在无法接受就表达了抗议 , 没想到母亲居然说:你人都是我生的 , 这还怕什么呢?
面对不懂得保护孩子隐私 , 甚至天然地认为孩子不需要隐私的父母 , 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地提醒:聪明的父母 , 都会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 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 , 就应当享有自己的隐私的空间 , 与他们保持恰当的距离 。 这一点 , 不应该因为是孩子的父母 , 而有所区别 。
错误6:帮孩子挑选朋友 。
家长有时候会根据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因素去评价孩子的朋友 。 但中学生其实是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了 , 如果两个人能够成为朋友 , 一定是因为朋友身上有令他欣赏的品质 , 或者是两个孩子相处愉快 , 能够影响彼此 。 如果家长没有全面了解情况 , 仅仅根据学习成绩就对孩子的朋友“评头论足” , 会非常伤害孩子的情感 , 从而引起激烈的矛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