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 , 出现了一批令人欣赏的杰出名士 , 主要以“竹林七贤”为代表 , 即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七人 , 他们经常聚集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的竹林中饮酒、作诗、纵歌、畅谈 , 因为经常于竹林中聚会 , 所以称“竹林七贤” 。
“竹林七贤”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行为放荡不羁 , 蔑视名教礼法 , 洒脱不拘 , 放荡自由 , 常有惊世骇俗之举 。
【如何在这个时代活出魏晋名士的风范作】在当今社会 , 要学着魏晋名士的样子去生活 , 一是不可能;二是也没有必要 , 但是 , 魏晋名士的越功利、轻名义的超脱潇洒的态度是可以学的 。人生很短 , 要有自由的心态 , 而不能完全受制约于功利欲望 。
那么 , 为什么不可能像魏晋名士那样去生活呢?
这是因为“竹林七贤”的出现是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的 。
首先 , 东汉末的“党锢之祸”对士人的心态有巨大的影响 , 使魏晋士人中的不少人选择了不与官方合作 , 使士人转向了对玄学的兴趣和清谈之风的兴起 。
东汉末的“党锢之祸”是指东汉桓帝、灵帝时 , 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 , 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当时 , 士人与朝中的清流派联手 , 一起对付宦官集团 , 而皇帝依赖和重用宦官 , 斗争的结果是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一批士人 , 把他们禁锢终终身 。当时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 , 都以宦官集团的获胜而告终 , 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 士人 , 也就是所谓的“党人”被残酷镇压 , 这大大窒息了士大夫积极参政的热情 , 大大伤害了士人们的心 。“党锢之祸”不仅伤及汉朝的政治根本 , 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而且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士人们对政治 , 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和信任 , 而且 , 这种抵抗的心态一直延续至魏晋时期 。
在党锢事件中 , 党人们以评议朝政、激浊扬清为己任 , 前仆后继 , 视死如归 , 可是 , 结果却是很惨的 , 朝廷依然依仗宦官势力 , 打击士人 , 致使党锢士人被禁锢终身 。这严酷的现实、悲惨的结局让士人们明白一个道理 , 即在朝廷政治黑暗时期 , 再忠诚 , 再有积极的热情 , 若是肆意批评和非议朝政 ,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 是会赔上性命的 。于是 , 士人们吸取惨痛的教训 , 采取了不与朝廷合作的态度 , 不再评议朝政 , 不为朝廷出力用智 , 而是转向对他们喜欢干而没有危险的事去做 。
其次 , 士人们放弃了经学 , 放弃了政论 , 不再关心“内圣外王”之道 , 转向了对抽象玄虚的哲理探索 。从汉末开始 , 从西汉延续下来的今文经学已经僵化和腐朽了 , 朝廷用老一套的学说教育学生 , 内容陈旧 , 教条味十足 , 士人们对此非常厌烦 , 反映了当时“经学”已死 , 士人们放弃了对经学的研究 。而且 , 当时在太学里学习再好也没有用 , 因为进入官场的途径被宦官集团或孝敬宦官的权臣所把持 , 这些官场“浊流”阻止了士人“清流”们的进仕之道 , 再也无法“学而优则仕”了 。所以 , 士人们转向了对于老庄哲学的兴趣 , 特别是对于庄子的兴趣 , 用“玄学”来代替“经学” , 使魏晋玄学得以兴起 。陈寅恪说:
清谈的兴起 , 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 , 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 , 即所谓清议 , 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 , 启自郭泰 , 成于阮籍 。玄学与清谈之风的兴起是“竹林七贤”出现的思想理论背景 ,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 “竹林七贤”基本上采取了不与司马氏政权合作的态度 , 而司马氏朝廷也很难容得下这些名士 , 所以 , 便采取了分化的策略 , 这使得“竹林七贤”的思想态度也出现了分化 。
在当时的“七贤”中 ,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基本上是坚持推崇老庄之学的 , 其主要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 山涛、王戎虽好老庄却也杂以儒术 , 属于是道、儒兼学的 , 而向秀就不一样了 , 他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 有尊名教之意向 , 也有与朝廷妥协的用心 。在政治态度上 , 他们也是有所不同的 , 嵇康、阮籍、刘伶等虽也当官 , 但对执掌大权的司马氏集团坚持不合作;山涛起先还能“隐身自晦” , 但40岁后出仕 , 投靠司马师 , 曾任尚书吏部郎、司徒等 , 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的功名心最强 , 他入晋后曾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 , 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 , 即便在八王之乱中 , 也不失官位 , 很能明哲保身;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入朝为官 , 有点软骨头 。只有嵇康是最具魏晋风范的 , 他坚决不与司马政权合作 。司马昭擅政 , 忌惮嵇康威望 , 而且 , 加上钟会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 , 将嵇康比拟卧龙 , 认为其欲助毌丘俭叛乱 , 力劝司马昭除掉嵇康 , 司马昭本来对嵇康就很不满 , 所以 , 他便以毁谤名教为由 , 把嵇康杀了 。
当然 , 虽说“竹林七贤”在政治态度不一样 , 但他们在生活上都是不拘礼法 , 喝酒纵歌 , 潇洒放纵的 。
在当今社会 , 要学魏晋名士 , 是学不来的 , 没有那样的背景 , 没有那样的理论渊源 , 其实 , 现代人也没有必要学他们的生活方式 , 不过 , 学他们看淡功利 , 重视保持超脱心态还是很有必要的 , 经济社会 , 人们常被功利欲望所束缚 , 若能能保留一些率性 , 多一些潇洒超脱还是很不错的 , 心灵需要一些自由 , 人要活得潇洒 。
其中 , 嵇康的态度、精神是最值得学习的 。
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 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 也是魏晋名士风范的最杰出的代表 , 他工诗善文 , 精通音律 , 其作品风格清峻、意味清新 , 对后世文学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也是音乐理论史上的名著 , 他的失传的《广陵散》被金庸写进《笑傲江湖》 , 广受赏赞 。
冯友兰先生说:“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 天真烂漫 , 率性而行;思想清楚 , 逻辑性强;欣赏艺术 , 审美感高 。我认为 , 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度 。”
要学魏晋名士风度 , 就学嵇康的自然超脱 , 率性高洁 。
庾澄庆 。如果你看过《中国好声音》 , 尤其是第一季 , 庾澄庆就会让你明白什么是魏晋风度 。
术业精专也佯狂自负 , 放浪形骸而不低俗 , 世故通达而有赤子之心 , 提携同样率性女弟子不避人言 。我并不是庾澄庆歌迷 , 但我觉得他是真公子真名士自风流 。
虽然综艺真人秀的嘉宾必须掩盖自己的一些天性才可能吸粉 , 起码不至人设崩塌 。但在庾澄庆身上你看不到这个痕迹 。一个人在自己痴迷且自信的领域内自由呼吸的样子让人感动着迷 。庾澄庆就是这样 。
他在节目中随时击打节拍 , 摇头晃脑 , 足之蹈之 , 扣舷而歌 。听到精彩处 , 眼含热泪 , 站立狂呼I want you 。他让节目恣肆好看 。
他是一个调节气氛的高手 , 你看他好像随随便便就能开玩笑 , 但他的玩笑又爽又绝不低俗 。这就是功夫和底蕴 。
他看似不羁又极会拿捏尺度 , 他实际是节目组安排的控场人物 。场上导师都是性情中人 , 讲话兴奋收不住时 , 他会择时卡入转换话题 , 让节目走上正轨 。这更是功夫 。
他唱歌实际有些力不从心了 。几次导师和选手合唱 , 他并不出色 , 但他胜在编曲 。他总有奇思 , 经他改编而后呈现的歌曲怎一个惊艳了得 。说到底这就是真正有艺术才华的人 。艺术怎样让心灵高飞?必须不能太刻板 , 必须有打乱逾矩之处 。
令我佩服的还有 , 在与伊能静婚变中 , 他没说过伊能静一个“不”字 。即使是伊能静“牵手门”照片满天飞时 , 他处境很难堪时 , 他也没有半句恶言相加 。真是男人 。
多年过去 , 他和伊能静都重新获得了家庭的幸福 , 真令人欣慰 。
他现在很少出现了 , 他的女弟子莫愁也不知哪里去了 。赛后这师徒合作的电音歌曲《我要给你》是真好听啊 。光怪陆离的幻梦中有真实的赤子之心 。
“夫人之相与 , 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 ,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放浪形骸之外……”
既能取诸怀抱 , 又能因寄所托 , 放浪形骸的魏晋风范 , 在当代 , 就是庾澄庆的样子 。
推荐阅读
- 微信零钱明细如何导出
- 小青龙虾如何保存,小青龙不马上吃如何保存
- 微信拍照片如何删除
- 微信红包如何查找收款人
- 和陈建斌分手15年后 陈建斌与吴越
- 微信后台如何设置投票
- 微信零钱如何充10元话费
- 微信如何群发视频
- 微信如何卖药
- 微信如何查看红包是谁领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