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领导就像风箱里的老鼠 风箱里的老鼠

下属嫌弃上司,是职场永恒的话题之一 。

中层领导就像风箱里的老鼠 风箱里的老鼠


被嫌弃的最惨的应该就是中层管理者了,因为中层管理者不仅是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在职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总是容易受夹板气 。
KPI定高了,下属会说:这领导怎么当的啊 。
KPI定低了,高层会说:这领导怎么当的啊 。
项目进度稍微快一点,下属会说:这领导怎么当的啊 。
项目进度稍微慢一点,高层会说:这领导怎么当的啊 。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领导不行 。
Round.1
你问TA方案怎么搞,TA跟你说“你看着办”,方案交上去说:你写的这是什么玩意儿 。
中层领导就像风箱里的老鼠 风箱里的老鼠


员工表面:好的,我这就去改
员工内心:这可是我熬了半个月写的方案啊(哭),这领导怎么当的啊 。
改了5次的方案,告诉你:我觉得还是第一次方案比较好 。
员工表面:好的好的,那我们就先定这个了 。
员工内心:???谁说我第一版方案是垃圾的?
中层领导就像风箱里的老鼠 风箱里的老鼠


上司内心:我只是想着放手让员工多锻炼一下,一直扶着拐杖走路怎么能行呢,为什么骂我?(但我真的没想到你们写的这么烂) 。
Round.2
你问TA技术问题,TA跟你说“xxx有经验,你去问问”或者“你自己摸索一下试试”
员工表面:好的,那我去请教一下xx老师 。
员工内心:我自己能摸索出来的话,我问你干啥?
上司内心:技术问题多请教一下大咖还可能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什么骂我?(我真的不懂技术,你看马云任正非也都不懂 。)
Round.3
你问TA是非对错,TA就跟你打哈哈,和稀泥的本事特别高 。
员工表面:好的,我们会相互理解,克服困难的 。
员工内心:什么呀,我太冤枉了,我要离职 。(想了想辞职、找工作、找房子还是算了)
上司内心:事情是非对错我心里明白,但是我不能说,容易被人说偏袒xx 。(反正我呼吸都是错 。)
世界上没有不被质疑的上司,就连乔布斯也会被下属嫌弃:脾气太差、偏执狂、控制欲强等等,但是他还是成了“苹果之父” 。
中层领导就像风箱里的老鼠 风箱里的老鼠


其实,我们没办法了解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的全部信息的,虽然我们有800亿个脑细胞,但是想要储存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想出了一个压缩数据的绝妙方法——利用故事 。
大脑是如何将事实编织成记忆的呢?
答案是:将这些事实拼接成一个内容紧凑、连贯、有因有果的故事,即3K原则 。“紧凑”意味着,这些故事要被压缩、简化,但不能有断层;“连贯”意味着,故事中不能出现矛盾;“因果”意味着,故事中必须存在一条明确的逻辑线——A导致了B,B导致了C,而且这条事态发展的线路必须要有意义 。
大脑会自动完成这项工作 。这个故事是连贯的:与情节不搭配的经历自然会被遗忘,而大脑则会以惊人的创造力来填补记忆断层(这个技能我们甚至感知不到) 。
中层领导就像风箱里的老鼠 风箱里的老鼠


这也就是说,我们看待事情和人(包括自己)的时候,是有很大一部分偏差的 。所以你总质疑你的上司处理问题不得当,事情背后往往有你看不见的部分,各种权衡之下TA才选择这样处理事情 。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抱怨和质疑也是一种语言狂欢 。这种狂欢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 。大约一万年前,最早的村庄和城市出现了 。在这些地方,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当面认识所有的本地居民 。维护自己的名声,在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名声总会比它的主人跑得更快 。人们可以通过背后议论来增进对他人的了解,所以打这时起,闲话便统治了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