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礼仪小常识,家庭做客待客礼仪有哪些

家庭礼仪小常识

家庭礼仪小常识,家庭做客待客礼仪有哪些


1、尊敬长辈: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 , 听从教导 , 体贴长辈 , 回家和离家的时候打招呼 , 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 , 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
2、行为习惯: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 爱惜物品 , 不浪费 , 和他人和谐相处等 。
3、客人来访:引进门、邀入座、敬茶、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等 。
4、脸部要清洁干净 , 不能有污垢、汗渍等不洁之物;口腔不能有异味 。
5、出入门户 , 上下楼梯 , 应步履轻缓 。
6、开放收录音机、电视机及谈笑等各种声音不可过高 , 并应适时 , 以免妨碍他人作息 。
家庭做客待客礼仪有哪些谢谢邀请呀!
虽然感觉身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正常的家庭吧 。。。室友也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北方人 , 感觉不同地方待客之道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另外提前说一下并没有贬低或者觉得哪一边的待客之道更有优势 。
就以我家和我初高中一些朋友还有正常的(不算抠门的)亲戚来说吧 , 有客人或者朋友来 , 首先这些东西基本上不会少:茶 , 水果 , 零食 , 如果有特殊的喜欢抽烟的 , 也会备上一两条好烟然后几个朋友一起抽 。
另外特殊情况就是到饭点了 。比如说朋友上午10点左右来的 , 或者下午4点左右来的 , 基本上都会说邀请他吃个便饭 。这种就看关系怎么样了 。如果说一直在联系的 , 一直接触的一些朋友 , 不必太过于客气 , 显得拘束而且客套 , 就有一些远了 。这种朋友基本上就是家里添一两个硬菜 , 虾蟹鱼牛羊肉什么的 , 具体看人数 , 一人平均下来1.5个左右为佳 , 不会太少不够吃也不至于铺张浪费 。那如果是场面上 , 或者说工作上遇到的贵客 , 又或者说其他地方的朋友特地来看望你 , 那就至少需要下一趟当地比较有特色相对来说贵一点的馆子 , 平均下来没人2个菜左右 , 至于怎么点 , 荤素怎么配 , 看你们的关系了 。饭后根据爱好 , 另行安排 。
另外在礼节方面 , 当然是相对来说希望之前就对客人有所了解的情况下 , 对客人来访的衣食住行全都安排得十分妥帖 , 合人心意 。
以上是我作为浙江嘉兴的一个大学生能做到的说有客人来了怎么招待 。
然而我两个北方的同学不是这样子招待客人的 。
一个说如果我们过去 , 他就吃饭喝酒后面唱歌再洗澡什么的安排我们 , 按照当地算是非常隆重地形式照顾我们 。
另一个说会基本上什么都让我们自己弄 , 吃的喝的家里都会有 , 但更不愿意注重礼节 , 觉得这样子太拘束 , 他们会让客人什么都自己来 , 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
总的来说 , 按当地的 , 你熟悉的方式去做 。不要拘泥于其他人平时的生活方式 , 否则你待客待得别扭 , 不是你平时为人处世的模样 , 客人自然也别扭 。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 我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一些不好的礼仪就需要摒弃 , 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就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为大家介绍传统礼仪知识大全 。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1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 , 也要彬彬有礼 。如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 , 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 , 立而不俯 , 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 , 在进门与落座时 , 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 , 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 , 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 , 拱起再按下去 , 同时低头 , 上身略向前屈 。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 , 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 , 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 , 即双膝着地 , 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 , 即所谓叩首 。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 , 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 ,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 , 一定要低头弯腰 , 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 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 , 还有“行不中道 , 立不中门”的原则 , 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 , 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 , 又可避让行人 。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 , 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 , 尊者上坐 , 卑者末坐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 , 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 , 即贵客坐西的席上 , 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 , 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 , 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 , 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 , 非饮食时 , 身体尽量靠后 , 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 , 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 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 , 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 , 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 , “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 , 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 , 方可饮用 。
跪拜礼:
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 。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 。古人认为 , 不跪不叫拜 。拜 , 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 , 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 , 作了严格的规范 , 共分稽首、顿首、空首 , 称为“正拜” 。
行稽首礼时 , 拜者必须屈膝跪地 , 左手按右手 , 支撑在地上 , 然后 , 缓缓叩首到地 , 稽留多时 , 手在膝前 , 头在手后 , 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
礼仪之行动篇
1、嘴甜:教孩子学会称呼
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 , 可是对不常见的客人 , 父母就要提前为孩子做足功课 。很多称呼孩子平时不常用 , 叫的时候会口生 。如果家长提前告诉孩子要来的客人叫什么 , 并“排练”着称呼一下 , 孩子称呼起来就会很自然 。
【家庭礼仪小常识,家庭做客待客礼仪有哪些】2、就餐:好吃的给别人留点
平时的生活一般是三口之家 , 爸爸妈妈比较迁就孩子 , 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他们多吃 。但是有客人在场的话 , 就要讲究礼貌 。要知道 , 好东西大家都喜欢 , 如果饭桌上有好东西 , 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光 , 要留点给别人吃才行 。太自私的孩子没人喜欢的 。
告诉孩子在餐桌上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 , 以免妨碍到邻座 。孩子落座后 , 应等待其他人到齐 , 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开吃 。取菜时 , 尽量取自己面前的 , 看准哪个就夹它 , 别翻来覆去地挑 。更要小心夹菜 , 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 。吃完饭后放下碗 , 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
3、待人:要学会谦让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 在家里没人跟他们争夺什么 。可是去有孩子的家庭做客 , 或者带孩子的家庭来自己家里做客 , 情况就不同了 。家长若不加以教育 , 孩子之间常会有不愉快 。
对孩子来说 , 最难接待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客人 。因此 , 事先跟孩子打招呼 , 教会他如何接待小客人 。当你们看的电视频道不一致时怎么办?你们喜欢的玩具只有一个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 。因为他将来长大了 , 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 。
4、接物:压岁钱要双手接
去别人家做客时要轻轻敲门 , 千万不可以随便翻主人的东西 。长辈给压岁钱时要双手接 , 并说“谢谢” 。拿了红包 , 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 , 那是非常不礼貌的表现哦 。
5、交谈:让人把话说完
在亲友聚会大家倾谈时 , 别人在谈话中 , 不管是好话坏话、愿意听的或不愿意听的 , 都得让人把话说完 , 然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 切不可中途插话进行干预(俗称“打断鼓柄”) , 中断或制止别人发言 , 这样必然引起对方不满 , 不欢而散 , 甚至因此断送友谊 。此外 , 在商讨问题时 , 更应注意这些基本礼节 。
礼仪之文化篇
1、贴春联 , 感受传统文化
贴春联 , 挂福字 , 办年货等一系列节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完成 , 让他们在参与中得到乐趣 , 在劳动后收获成就感 。还有放鞭炮 , 放礼花 , 逛庙会 , 看花灯 ,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
2、包饺子 , 感受家庭温暖
让孩子参与包饺子的整个过程 ,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 擀皮 , 在这当中让孩子体会到包饺子的过程 , 全家围坐 , 和和美美 , 感受家庭成员相聚的温暖气氛 。
全家人一起逛庙会 , 看花灯 , 吃小吃 , 温馨无比 , 其乐融融 , 如此幸福的感觉 , 孩子们会轻易忘记吗?
3、听传说 , 感受年味
让孩子切实体验浓浓的年味 ,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 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 给孩子讲讲春节的传说 , 讲讲年糕、红灯笼、红对联……这些中国元素的含义 , 让孩子感受中华文化 , 让孩子参与贴春联、做年糕等活动 , 让他们享受劳动果实的同时 , 热爱劳动 , 尊重劳动 。
4、拜年 , 感受人际感情和传统孝道
从正月初一给自家父母长辈拜年 , 接着邻居们互拜 , 到外婆家走亲戚 , 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友善 , 要把感受这种浓情传递给孩子 。
利用看望自己父母和长辈的机会 , 让孩子体会孝道 , 学会尊重、孝敬老人 。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2中国传统礼仪用语
一、日常会话
头次见面用久仰 , 很久不见说久违
答人问候用托福 , 认人不清用眼拙
请人批评说指教 , 向人表歉用失敬
求人原谅用包涵 , 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帮忙说劳驾 , 麻烦别人说打扰
二、待客拜访
看望别人用拜访 , 宾客来到用光临
来客登门称贵宾 , 招待不周说怠慢
陪伴朋友用奉陪 , 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 , 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 , 请人不送用留步
请人收礼用笑纳 , 辞谢馈赠用心领
三、文章书信
读人文章用拜读 , 请人改文用斧正
请人阅览用台览 , 请人指点用赐教
恭敬陈述用谨启 , 对方字画为墨宝
回信于人用奉复
四、委婉语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去世;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千古:哀悼死者 , 表示永别 。
五、谦辞
①“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
如: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家兄/家姐:称哥哥/姐姐;
家叔:称叔叔 。
②“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
如:
舍弟/舍妹:称弟弟/妹妹;
舍侄:称侄子;
舍亲:称亲戚 。
③“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
小儿/小女:谦称自己的儿子/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
④“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
⑤“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
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
⑥“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
⑦“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
⑧“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
⑨“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
六、敬语
①“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于对方亲属的尊敬 , 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父母) , 令兄、令妹(兄妹) , 令郎、令爱(儿女) , 令阃kun(妻子) , 令亲(亲人) 。
②“惠”:敬辞 , 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 ,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 , 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
③“垂”:敬辞 , 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 , 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 , 指别人想念自己 。
④“赐”:敬辞 , 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 , 别人指教自己;赐膳 , 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 , 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
⑤“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 , 问人要做什么;贵庚 , 问人年龄;贵恙 , 称对方的病 。
⑥“高”:敬辞 , 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 , 指别人的见解;高论 , 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 , 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 , 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就 , 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
⑦“华”:敬辞 , 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 , 称别人的书信;华诞 , 别人的生日;华厦 , 别人的房屋 。
⑧“贤”:称呼对方 , 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 。
⑨“奉”:敬辞 , 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 , 赠送;奉还 , 归还;奉劝 , 劝告;奉陪 , 陪同 。
传统礼仪知识大全3传统饮茶礼仪
当今社会 , 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 , 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 , 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 , 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 , 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 , 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 , 如有茶点心 , 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 , 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 , 从客人的右方奉上 , 并面带微笑 , 眼睛注视对方 。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 , 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 , 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 , 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 , 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 , 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 , 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 , 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 , 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 , 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
当然 ,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 , 双手接过 , 点头致谢 。品茶时 , 讲究小口品饮 , 一苦二甘三回味 , 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 , 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 , 客人杯中茶饮尽 , 主人可为其续茶 , 客人散去后 , 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 , 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 , 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 , 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 , 乃景德镇人 , 以制茶具而闻名 , 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 。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 , 念了一道毒咒 , 毁坏了茶具 。要解开这道咒语 , 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 。于是 , 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 , 咒语解开了 , 茶具恢复原样 。人们为了纪念他 , 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
如今 , “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 , 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 , 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