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没有吃过伯邑考的肉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二 )


我之所以要举出小说中对“乐羊食子”的解释,就是为了说明上面的这五个疑问很难解释,因为史书记载的都非常简单,关于前因后果写的都很笼统,所以很难搜集到相关的资料 。下面,我们逐个问题来看一下,尽可能的把上面的疑惑解释清楚 。
1.乐舒为什么会在中山国?这个问题我在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找到了答案【注4】:
邹阳上书云:“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 。”张晏曰:“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君欲杀之,亡入魏,文侯厚遇,还拔中山 。”
根据钱穆先生的考证,上面说到的白圭正是乐羊的误传 。所以,乐羊其实是中山国的将领,在与魏国作战的时候丢失了六座城池,因而仓皇的逃到魏国,而长子乐舒则是留在了中山国 。
这个结论可以说通很多问题,《淮南子·人间训》说:“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注5】,如果乐羊不是逃走的,乐舒怎么会“被执”?正因为乐羊是叛将,所以乐舒才会被抓起来 。
而且,乐羊攻破中山国以后,被魏文侯封在中山境内的灵寿,乐羊死后也是葬在这里,而乐羊的后裔也都是在这里生活【注5】,这正说明乐羊本身就是中山国人 。

姬昌没有吃过伯邑考的肉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后来乐羊被魏文侯怀疑,再也没有被重用过,乐羊应该也就是这里度完余生 。
2.乐舒在中山国的官职是什么,他为什么会被杀?有了上面这个基础,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乐舒本来可能是中山国的将领,但是在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乐舒已经成了中山国的俘虏了 。
至于乐舒的被杀,我们可以参照《淮南子·人间训》中的这段话:
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 。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 。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 。”攻之愈急 。中山因烹其子 。
乐羊用三年的时间攻到了中山国的国都【注6】,中山国便以乐舒作为威胁,但是乐羊不但丝毫不为所动,反而加紧了攻城,于是中山人便杀乐舒以泄恨,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
姬昌没有吃过伯邑考的肉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3.中山国为什么要把乐舒做成肉羮,又为什么要送给乐羊喝?受小说和演绎的讹传,我们总是觉得乐舒的被杀是出于阴谋,而做成肉羹送给乐羊自然也是出于战略目的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诱导,顺着上面的问题往下分析,乐舒受醢刑和烹刑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前面我们说中山国杀乐舒就是为了报复、为了泄恨,而醢刑和烹刑正是报复一个人最极端的方式,史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 。比如,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俘虏的时候,项羽就曾威胁刘邦要烹刘太公 。再比如,郦生被项羽出卖以后,也是被齐王田广扔到鼎里面给煮了以泄恨 。
至于有没有击溃乐羊心理的目的,这个其实算不上什么问题,因为既然是报复,那肯定是为了打击对方的心理,但这却并不是杀乐舒的直接原因 。而如果说中山国烹乐舒是为了退敌,这更是无稽之谈,乐羊既然加紧了攻城,下定决心“舍子以全功”,这时就算你把乐舒包成饺子也不可能改变乐羊的心意,相信中山王也不可能这么天真 。
姬昌没有吃过伯邑考的肉 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活着的乐舒都无法威胁到乐羊,死了的乐舒怎么可能阻止乐羊的进攻?只能是增加乐羊的仇恨罢了,所以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阴谋论 。
4.乐羊为什么要喝儿子的肉羮?如果像小说中说那的样,中山国烹醢乐舒是为了试探乐羊攻城的决心,以决定是否要投降,那这个问题倒是很好解释 。但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