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艺术有哪些,2022年的美术考美术有什么变化

年的艺术有哪些

年的艺术有哪些,2022年的美术考美术有什么变化


年的艺术有节令玩具、花灯玩具、年画、彩灯、川剧变脸、戏曲等 。
【年的艺术有哪些,2022年的美术考美术有什么变化】1、节令玩具:山西岁时节令及传统庙会中的民间玩具,常常使人陶醉于幼儿时期度年过节趣事的回忆之中 。龙抬头的古庙会上,布龙、面龙、竹蛇、纸蛇玩具引得儿童们喜笑逐闹、争相购买 。
2、花灯玩具:儿童花灯玩具以手提式多见,一般都是篾扎纸糊,内装小红蜡烛 。用色彩画人们喜爱的动物或神话故事,或印上木版年画,或贴上民间剪纸,内装小油灯 。
3、年画: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4、彩灯:彩灯也称为花灯,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 。在中国民间,每逢节日或婚、寿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 。
5、川剧变脸: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
6、戏曲:戏曲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和兴盛等各个时期 。
2022年的美术考美术有什么变化未来几年美术变化都不会太大,科目还是围绕素描色彩和速写 。
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完成了什么艺术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完成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学说” 。
其主要论点是大陆系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质所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质之上,并设想全球的大陆在古生代石碳纪以前,是统一完整的原始大陆,在它周围是一片连续的原始大洋,到了中生代末期,这个原始大陆在天体的引潮力、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分裂成几块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今日海陆分布的状况 。
艺术是什么样子对于我这种“跟你大谈艺术本质、绘画本质、哲学本质…”的回答,你根本无需理会,就好像“生命本质”这个问题,谁能答?所以,请抱着怀疑态度看下文,切勿作为真经 。
———————————————— 分割线 ————————————————
艺术的本质跟绝大多数人理解的都不一样,更与我们如今社会,艺术所处的社会角色和商业链条上的那一环不是一回事 。它并没有那么深奥也没有那么奢侈和华丽 。
相反,它很朴素,因为它至始至终所描绘的都是人类自己的精神世界 。
无论以何种形式(美术里分为绘画{绘画里有各种流派}、雕塑、建筑、设计、插画….,另外还有电影、音乐、戏剧、舞蹈、现在又有行为、装置等等不一一例举),这些形式都是载体,无论艺术家选择的是哪种载体,都是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他自身,或主动或被动去’选择’的 。
所以,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背后的表达,是背后那个人(艺术家)的呐喊或低吟 。
很多人一直在表面纠结,诸如:“他杜尚的一个马桶就是艺术品了,那我拉一坨屎怎么就不是艺术品?” )这种问题太多,这就是在载体上去纠结,以载体去判断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这种判断系统就出了致命问题 。不要急,确实到目前,没有人,也没有哪本书是去教你一种方式走入艺术去引导你一种路径去认识它 。
但要知道:载体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精神内核有纯度的不同和表达上质量的优劣 。
好,什么是精神内核?
的一个观念,我是很赞同的,并且深有体会,
就是我们有精神上的亲属,要去精神世界找亲戚 。
我将艺术品以五角星形式分为5类,这是以(艺术品被创作时的原始动机)来分类的,基本上,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它对这个世界(包括自己)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也就是说他们的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
这5个块面又可以在每一块不断细化 。
以下出现作品以精神派系分组说明,每一组里都提出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完全不同的艺术品代表,
看完你会从原来的视野中退一步出来以一种更大的视角来看待艺术 。
我们来看,艺术家是如何代表人类在不同的载体后面去发声的,
而你始终要警惕,载体不是目的,精神内核才是本质 。
所以,这一层面上来说,五角星的红色块面里,大多数艺术品并不需要你要具备多么深的艺术知识,你现在就可以去欣赏(需要稍微去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跟旅游类似的,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前如果能先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习俗是不是旅游带来的感受会更深入?),因为你作为一个人,与艺术家一样,你们之间的共性是要大于不同的,你们之间的精神层面是会有非常多的共鸣的,这需要你诚实地去从自身去体会,相信很多人已经或多或少有这种体验了 。
以下文章主要讲五角星里红色和蓝色领域范畴内的作品和艺术家 。
第一组:关注人的苦难,关注战争 。
代表作品: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阿布拉莫维奇的《巴尔干巴洛克》、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三件作品两个是油画,一件是行为艺术,载体不一样,
但它们的精神内核都是对人类战争和苦难的关注
我目前居住在阿尔及利亚已经快一年了,这个国家在非洲最北部地中海沿岸,在海的那头不远处就有一直内战的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门…很多难民就往西走,来到阿尔及利亚,外出时,街边的难民总是会来敲我们的车窗 。
其实一直待在很安全(国内)的地方是体会不到的,从这幅著名的油画开始,你会知道我们的世界从未真正和平过 。
德拉克洛瓦是把他自己当时看见的那一幕给画下来了,画中这些人都是平民,他们冒死去反抗当时的波旁王朝,当然德拉克洛瓦没有去交代后续这些人的残酷下场,战争远不止有英雄情结那么简单,背后的血肉如果没有亲眼所见你是很难有强烈感受的
于是就有了玛利亚,她就要把这些血肉给你看
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我是深深地被震撼到了的,玛丽亚坐在一堆带血的牛骨上,嘴里唱着儿时的儿歌洗刷牛骨,想为这片土地洗掉巨大的悲伤,巴尔干这片地区处在欧亚中心要塞,就在土耳其左上角,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这片土地的命运就注定捆绑了无数战争,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在玛丽亚的心里自己就是那些难民,但是她要替人类的罪行赎罪,她要洗去罪恶,洗去这些贪婪的血
这件作品透露出的慈悲,让我无言 。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有次去伏尔加河游玩,景色很美,可是河面有一些黝黑的被太阳烤得发亮的移动物,凑近一看,是农奴,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劳力,这里面有神父,有未成年小男孩,有应该得到照顾的老人,还有有家室要养的青年…
来自不同领域的人被这一根绑带捆在了命运的绳上,极重的绳索要卡进肉里…列宾出生底层社会,这些农奴就是他从小在自家院里的邻里“弟弟”、“叔伯”,强烈情感冲击让他花三年时间要画出这幅画,而这背后是他的呐喊社会为何如此残酷不公 。
第二组:对人性的探索,从自己开始
有很多的艺术家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太有吸引力的题材,有什么是比了解自己更有欲望的呢?其实所有对人性的探索一开始都是从自己开始的,并且这种观察和审视横贯终生,不论是心理学界大神佛洛依德还是哲学界大神到绘画界疯子梵高,画家当然不例外,自己实在是太好的模特,24小时贴身服侍 。
代表艺术家:弗里达,常玉,潘玉良,梵高,伦勃朗,席勒
这里举弗里达、常玉和伦勃朗的例子
三个都是画家,但风格流派南辕北辙,佛里达几乎都是自画像,伦勃朗我认为最精彩的是他的自画像,而常玉几乎不画自己(但他的自我渗入了他每一幅画里,后面说)
没有女人会不喜欢佛里达,为她心疼
她的遭遇是很多小仙女们一辈子都想不到的残酷,6岁小儿麻痹成拐子,18岁遭遇车祸,脊椎被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 。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直穿透她的阴部 。这次事故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且一生都要与铭心的痛苦为伴,她根本不可能活下来,也没有人相信她会活下来,
在这个女人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竟然可以顽强到这种地步,后面他的丈夫即是她的伯乐、他的爱人却又风流成性,
这些遭遇和打击从身体和心灵上在折磨着佛里达,使她的余生都被困在看不见的绳子里撕心裂肺地痛
其实第一次看佛里达的画时,我并不知道她的遭遇,但我被画面里的那种痛苦和受伤感染了,我知道这个画家一定有很痛的经历,她是在把自己的伤口揭开给你看 。
伦勃朗
伦勃朗的画从绘画本身去看是相当精彩的(可以留言是否想看,人数多了就专写一篇讲伦勃朗),感叹人类在17世纪在绘画上就已经达到这种高度了,他的作品很多,但我认为最精彩的是他的自画像,这个男人将他对自我的审视放进了画里,而且贯穿他一生,他老老实实地纪录了岁月从他身上碾过的痕迹 。
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家道中落再到老年的疲惫苍老,光还是那束光,人却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少年 。
常玉
常玉,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特别的存在,像一个孤独的小王子,看他的画,我会被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吞没,这种体验,只有他能给,他的画有一种很天真的孤傲和决绝
在绘画作品里,花就是自画像,艺术家画花画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形态,花甚至是比自画像还要更直接和袒露
常玉内心的自我非常强烈地融到了他每一幅画里,他画的花,几乎没有一朵是冲着观者的,它们孤自地或绽放,或凋零,那与你无关,我喜欢常玉不是他的孤独打动我,而是他完整真诚地揭露了生命的真相--生,死,哀,乐是一个人要去完成的事,这里面没有痛苦与恐惧,也不是矫情造作要去描绘孤独,而是坦然和悲悯 。
在这两组作品前,我感觉自己很无力,不是对内容的理解无力,是在情感上,我感觉自己太浅薄了,对这个社会、人类命运下面那些深不见底的阴暗、人性的深度...
如何理解艺术品?其实你要理解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人性的深度,人类的情感和理性能到达的边界
面对它们,我真的词穷
真正的大艺术家是一群生命很厚实的人,他们能感知到的深度和广度都远在你我之上,然后选择载体加以表现,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天才的试验,不仅仅是才华二字能形容的
你在艺术里能探测感知到的程度跟你本身对人性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组:紧随其后,这一组也是对自己的探索,但与第二组不同,如果说第二组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小黑屋里去观察,那么这一组就是把自己放在世界(自然和他人)的背景上,是以宇宙为背景去看待自己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
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绘画有很多都属于这一派,不仅仅是绘画,诗、散文、书法都是如此
代表艺术家:莫奈(追求在色彩上更为深入的世界),倪赞,,维米尔,劳特雷克,柯罗
我想说我是真的爱莫奈,他用色彩征服了我,他是科学家神学家,他比我更了解我的视网膜,他挖掘到了我没有看过的世界,这个世界既熟悉却又无比陌生,原来大自然的层次是那么地丰富,
从早到晚,每个阶段、每个小时、每隔十分钟、甚至每隔十秒钟都不一样:
在它的带领下,我惊讶于大自然的每个阶段都有完全无可替代的美,
他就像一个挖隧道的人,在光的这条隧道上挖到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同时非常理性地对光的不同时段和层次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
倪瓒
倪瓒的画实在是比他本人还要更真实地反映了他这个人…
看中国画的门槛是要比看西画的门槛高的,你去问那些考央美研究生的学生,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哪个难?几乎所有人都会回你是中国美术史,欧洲美术史翻来覆去主要就是文艺复兴到现在5-600年间的东西,但中国美术史是至少3000年,而且能把国画解的好的人非常少,
第一是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还有审美志趣都被西方影响很大,严重西化 。很精彩的元宋作品离我们有点远了,而且中国艺术在创造上是有断层的,不像欧洲一路有根明线连到今天,
其次在国画里,情感的融入是很微妙的,融入每一根线条里,情绪是相对容易感知的,大悲大喜都较容易透过画面去表现,但情感是一种更深邃又微妙的东西 。
倪瓒的画,我第一会感叹的是它的极简,他对分寸有他自己非常哲学性的理解,这种分寸以一种羚羊挂角、优雅而自然的方式渗透到了画的方方面面:他对画面内容的取舍、他的留白:留多少、留哪里、他用墨的浓淡...最后出来了非常’倪瓒’风格的画,干净简洁到让人有距离感,用“萧瑟”二字形容会更好,这里面有孤独,但这不重要,有看淡一切的韵味 。画家画的不是景,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宇宙观,画中虽没有出现自己,但自我已经变成水墨罩在了画面上 。
这种自我的觉醒是非常前卫而且悄无声息的,早了欧洲一整部欧洲美术史,所以其实中国的美术发展脉络根本不是线性的(西方是非常典型的线性脉络) 。
写这句话时不自觉想到了那部电影《将临》
还想讲一下柯罗,我实在太爱他
看柯罗的画,我能听到肖邦,还能嗅到秋末的温度和听到风的声音
看他的画,我是真的很愉悦,大概柯罗的画也是这篇文章里仅有的温馨的美,
如此让人愉悦的作品,我多放几张
看柯罗的画会忍不住想大喊“实在是太好看啦!”又怕会破坏了画中的祥和和那悠然的诗意
而且柯罗的画非常、非常地耐看,是少有的你看着轻松愉悦,他画得认真又深切 。
讲柯罗我可以讲一整个晚上
下面这幅画面里浓浓的潮湿感扑面而来,你闻到了吗?
第四组:表达一种价值主张、一种观念、一种思想
这是艺术界里的大思想家,他们游走于艺术与思想之间,艺术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只工具
代表作品: 《泉》(当代艺术里有很多都属于这一类,不一一例举)
杜尚无所谓艺术不艺术,你骂他这也算艺术,他根本不care这是不是艺术,他要挑战的是大众对艺术的认知,他要做的是给艺术另谋出路 。
因为走到杜尚所在的年代,美术界里,绘画的固有形式探索已经走到了尽头,印象派、野兽派、达达派、超现实,还有照相机的出现,这一切都集中浓烈地碰撞在了杜尚所处的19-20世纪,杜尚在20世纪初抛出了一个响亮的问题:“什么是艺术?艺术就只是这些了吗?”又回到了今天这个问题,
你想过没有?我们今天通常说的艺术已经偏离了艺术的本质,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艺术,而是一种概念,简单说就是你认为的以及这个社会普世认为的一种认知,
而人类有种本事就是理所当然地把认知作为真相,理所当然地认为安格尔的《泉》是艺术,便池就只是装小便的,重要的根本不是便池,这个便池可以换成任何其他一个普通的东西,杜尚这个作品也会成功,因为这不过是他发问的一个工具,他背后要问的是“艺术还有没有其他可能?艺术可不可以像哲学那样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艺术能不能成为刺激思考的工具?”如果你是爱思考的人,你会很喜欢杜尚的 。
这是为什么人们把杜尚叫’当代艺术之父’
后来的很多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走的都是杜尚开辟出来的路,其实把安迪沃霍尔放这一组也可以,但我还是放到下面那一组讲 。
第五组:探索真理,探索超越于视觉之上的一种更真实的存在
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本质的东西,对人,对我们眼见的世界都有强烈的扒皮的欲望
代表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塞尚、佛洛依德
代表作品:阿布拉莫维奇的《节奏0》
安迪·沃霍尔就是在杜尚开的这条路上走的很成功的一个艺术家,它的载体都是些“小便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作品都是批量生产而且技术含量很低的,
但他用一种旁观的姿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的浮华和空洞以及在浓浓的商业味觉下的冷漠,要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用很低廉快捷的制作手法去做作品就是最合适的 。
《金色的玛丽莲梦露》呈现的不是一个人,她是一件商品,是这个商品社会的一件产品,可以消费的,它是商业链条里很小的其中一环,跟她这个人不是一回事,同时这个女人也是商品社会的一件牺牲品,她牺牲了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是自由,这都是为了可以完美嵌入商业链条 。同样一整面墙每一幅都是一模一样的可口可乐和罐头也给你看了你目前所存在的社会——— 快捷、糖分高让人虚胖浮躁又千篇一律,有一些质朴本真的个性的东西在消失 。
到安迪·沃霍尔,艺术家做的是社会的客观真实再现的工作,他把当前社会的一面非常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而这会引起大众的思考,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去选择载体 。
塞尚
我敢说,没有几个人懂塞尚 。
他是一个顶着画家头衔的革命家,人类自农业革命以来,就彻底投身到了人类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去,与纯粹的客观世界脱离了联系,并且越走越远(如果不能很理解这句话推荐读《》),
塞尚是几千年来第一个对这个点穷追不舍的艺术家(也是思想家,更是革命家),并用自己的一生去捍卫这一发问:
“客观世界长什么样?你眼睛看见的真的是纯粹的客观世界吗?”
色彩与光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些浮在表面的光华,他追求的是埋在下面的真实 。
要理解塞尚,只站在一个维度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拔高自己,站在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位替整个人类操心“你们都被自己的眼睛给欺骗了,被一些色彩光影给欺骗了,你们看不到真实的自然,也就体会不到自然带来的力量”的老头 。
从深层去体会塞尚,是很震撼的,他在做艺术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个人的事情,他的伟大将还会普照到久远的将来,而且他到今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他应得的关注,虽然他已经非常有名,可以说塞尚的时代还没有真的到来 。
第六组: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和创造,如果说杜尚拓宽了艺术载体的边界,那么接下来的这些艺术家就是在绘画中对绘画语言的再探索深入,他们不满足既有的绘画语言,他们渴望创造出前人没有的语言
这一派的艺术家相对都出现较晚,因为这在历史上绘画的技法和形式必然已经达到了某种探索的“尽头”,而如果绘画的功能性也被去除掉之后,就会加速生长出这一派的艺术家,而20世纪初的世界无疑是最好的土壤,这个时候照相机已经取代了绘画的纪录功用,绘画从此被解放出来,它也需要另谋出路 。
再加上18-19世纪全球化的演进,东方文化元素的到来给西方这些艺术家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和思考
有非常多的抽象派画家都属于此列,
代表艺术家:波洛克、赵无极、修拉、马列维奇、康定斯基、
这一组艺术家相对前面五组都会更理性一点,
这也是现代设计的摇篮,既从对象中提取某些特性赋予它情感与个性再加以表现,艺术家不再描绘客观的世界,而是将客观世界融进自己的感受和臆想中,再从这个混合物里提取一些东西,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把这种特性转化成一些符号
比如康定斯基
我是很喜欢康定斯基的,有一种本能的喜欢,他的画里有童真,也有热情奔放,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共鸣和感知,就是说我的感受传到你那里不再需要“语言”,而且他想象力很丰富,我对想象力很丰富的人没啥抵抗力 。
这些画面抛弃了故事和情节,以线条和色彩直接去表达感觉、情绪、节奏、空气、氛围...这跟音乐直接用音符去表达是类似的 。
来~请无极师兄登场
这是赵无极稍早期的草稿,我们粗暴地来看一下他的构思过程
左边是一些音符,右边是山水
变成下面这幅
然后再...
无极师兄的画,还是很牛的,是运动中的山水,而且空气感很强~以后单独讲吧,这里不拖沓了~
如果有想看单独艺术家的,底下留言,单独开篇~~
用前段时间回复一个朋友的话来结尾:
‘艺术是在某种层面上超越经济和政治再现了当时人的精神世界’
‘’艺术不论以何种形式去展现,这些形式都是躯壳和载体,不是最重要的,
它的内核就是人类生存过的证据 。
“艺术是人类生存后留下的唯一证据”,
这是电影《无法触碰》里菲利普说的一句话 。
叙利亚以前是非常美丽的国度,首都大马士革你知道的,但如今灰飞烟灭,一片残骸,但这些随着岁月的流逝终会成为过往,好像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悲伤的事情但已经没有痕迹了就如当今的中国,但是,艺术留下来了,那些照片,文字,绘画,雕塑,剧目,电影 。
总有什么是无法磨灭的,一代又一代人记忆会轮换,被炸平的建筑会再次越地而起,殘骨尸骸会随土地一起降解,但是每次看回那些作品,就在提醒人类有多么地自大,看阿布拉莫维奇的巴尔干巴洛克那个作品,感触特别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