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庵和普通寺庙的区别

首先说一下寺 , 寺不是外来词语 , 最早的“寺”是指官署 , 是官吏办公的地方 。我们在古装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如大理寺(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等 。也就是说寺最先具有官方性质 , 不是私人领地 。
“寺”作为佛教的寺院 , 是从东汉开始的 。东汉永平十年间 , 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至洛阳 , 朝廷极为重视 , 安排他们在“鸿胪寺”暂住 。重视佛法的汉明帝在永平十一年 , 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 , 取名“白马寺” 。一直留存至今的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 , 成为古都洛阳的一道风景 。白马寺属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 , 核心的目的就是翻译佛经 。
隋唐之后 , 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 , 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尽管有些官署仍称作“寺” , 如大理寺 。但在民众心中 , “寺”早已成了僧人的住处和烧香拜佛之地了 。影响比较大的寺除白马寺 , 还有少林寺 , 灵隐寺 , 以及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等 。
到了明代 , 太祖朱元璋做过和尚 , 所以明朝对寺院更加宽容 , 以至于成了很多人的避难所 , 看水浒传大家就能理解 , 鲁达犯了事就到五台山出家后到大相国寺躲避 。
寺里面不仅仅有和尚 , 男的 , 还有女的称为尼姑也就是比丘尼 , 你说女和尚也可以 。
庙 , 又称“宗庙” , 最初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 敬奉鬼神之处 。在古代 , “太庙”是帝王的祖庙 , 其他凡有官爵的人 , 也可按制建立“家庙” 。天子七庙 , 卿五庙 , 大夫三庙 , 士一庙 。
秦汉时期 , 随着人们认知的提高和对精神图腾的寄托 , 庙已经不单单是祭祖的场所 , 其祀神和纪念前贤越来越突出 。比如有:城煌庙、土地庙、山神庙、文庙、武庙、关帝庙等 。最大的庙就是皇宫的前殿 , 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 。
寺一般是公有的 , 庙既有公共的 , 还允许私人建造 , 甚至到后来普通人也可以建庙 , 个人感觉寺规模要大于庙 。
所谓观 , 就是我们常说的道观 , 是本土宗教道教人活动敬神的场所 。道教宫观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与佛教寺院的建筑大体相仿 , 也采用中轴线 , 院落式布局 , 只是殿堂的名称与所供奉的神像不同而已 , 一般规模较小 , 只因现在道教衰退 , 影响力减弱 。最常见的有白云观 , 三清观 。里面的人我们一般称为道士 , 影视剧里茅山道士啊 , 俱是如此 。
庵最初就是个人修行或学习的茅屋 , 较小 , 后来才发展为供女性佛教徒修行场所 。庵和寺更加接近 , 但是规模不一样 , 毕竟女出家人比较少 , 庵普遍是小一些 , 而寺就比较大 , 这两者都是信奉佛教的人 。
宫与殿最为接近与混淆 , 也最常用在一起 , 很难说得清楚 。一般来说处理国家大事叫殿 , 个人事务叫宫 。上古时代 , “宫”泛指一般的房屋住宅 , 没有贵贱之分 , 无论何人所居 , 都可以称为“宫” 。秦汉以后 , “宫”的字义缩小 , 专指帝王的住所 , 如干什么有阿房宫 , 汉有未央宫 。另外 , 祀奉神祗的住所也有称“宫”的 , 如道教的上清宫、太清宫 。
“殿”的情况与“宫”相类似 。另外 , 佛教寺院内僧众供佛的处所 , 一般称为“大雄宝殿” 。
“宫”和“殿”成为帝王住所的专称以后 , 为个别建筑物命名时又有一些讲究 , 总的说来 , 是殿在前面宫在后 , 殿大而宫小 。作为帝王住所的专称 , “宫” “殿”两字是同义的 , 不过“宫”的组成能力要比“殿”强得多 。
【观庵和普通寺庙的区别】这些建筑物虽然叫法不同 , 但是有很多交叉存在使用 , 因此也不可生搬硬套 , 一概而论 , 更不要扬一砭一 , 更要尊重宗教信仰的自由 , 不可起争执相互伤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