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和景泰蓝的区别,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唐三彩和景泰蓝的区别,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紫铜、珐琅、彩釉等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 。用紫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手工艺品 。
唐三彩和景泰蓝的区别景泰蓝和唐三彩共同之处颇多,都是曾经享誉全球的中国艺术珍品,工序基本相同,而且都是低温烧制 。相传,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被日本偷学之后身价大跌;时至今日,传统的民间艺术普遍遭遇尴尬处境,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失传,景泰蓝后继乏人,而唐三彩更是雪上加霜 。
曾经举世闻名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的唐三彩更是举世闻名!
如果你有闲在清明谷雨前后到洛阳旅游观光,最大的荣幸莫过于一睹甲天下的牡丹了 。那雍容华贵、妖艳妩媚的秀姿,姚黄魏紫、国色天香的芳容,为古都洛阳增色添彩,使洛阳因之有“花都”的美誉,名扬四海 。
然而您也一定要看看这蜚声中外闪耀着中华民俗璀灿文化光芒的瑰宝———唐三彩 。
您可以目睹唐三彩的制作过程,聆听唐三彩发展历史 。现今唐三彩制作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制作 。
唐三彩的制作程序与景泰蓝基本相同 。唐三彩用高岭土或普通陶土(当地人称“白土”)作胎料,制胎前先把胎料粉碎、过筛、按一定比例和水调匀,然后填入各种造型的模子,再用略小的凹模压入,使胎壁厚薄均匀,待七八成干时,掰开两片模子,胚胎就制成了 。如果较复杂的工艺造型,分几部分制胎、压花、画花、粘合堆贴,然后刮去多余边角,待胚胎干燥后入窑 。
生产唐三彩一般有两座土窑,当一座窑加火烧胎时,另一座窑则出窑,再装窑,轮番操作,既可节约时间又可提高产量 。从烧胎到停火后完全冷却需要50小时左右,此时取出的胚胎是白色的,俗称素烧窑 。
第一次出窑的胚胎无“光彩”可言 。因此接下来的工序便是上釉,用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和炼铅溶渣、铅灰作釉彩,施釉者面前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碗、盆,盛各种色料,放几把笔刷,他们的心里有谱,什么部位上什么色,浓淡相宣,恰到好处 。上釉后再进炉,需经过二十几个小时低温烧制,(温度在摄氏800度),这个过程俗称釉烧窑 。冷却后取出的才是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唐三彩 。
据说隋代以前就有青瓦陶胎,在胚胎上着黄褐色彩,到唐代后,增加湖蓝、墨黑,深紫等多种色釉,形成花纹、斑点等,故称唐三彩 。据行家介绍,三彩中蓝色含量越多,价格越高称为上品 。
唐三彩中马的形象居多 。那飘逸的长长鬣鬃,的卢飞快的马蹄,扬鞭奋起时骑手手中的缰绳……还须制作者精湛的刀刻细缕、粘合堆贴,方成就一匹匹骏马———“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形态逼真,呼之欲出 。除了马,较多见的还有各种器皿、贵妇、兵俑等形象,均工整细腻,线条流畅,刀法简朴,色彩瑰丽,以其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赢得世代人的青睐 。
唐三彩中另有一种仿古三彩,生产时故意让某些部位缺损,或图案模糊、斑驳,色彩暗淡,造成错觉,使人误以为刚被考古学家发掘,让埋藏于地下的珍品重见天日 。这类制品以假乱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叫人难辨真伪 。因此身价不菲 。
唐三彩之所以能名耀千秋,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吧 。它不屑于尘世的喧嚣,因此被帝王垂青,成为百年后的陪葬品;它不屑于向多数人邀宠,因而显得弥足珍贵、难觅踪影 。
传统景泰蓝工艺后继乏人 一线干活50岁算是年轻人
北京晚报
 “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算是年轻人,40多岁的人都很难找 。”今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从艺50周年座谈会上,专家感慨,从事景泰蓝制作工艺,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干;景泰蓝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
景泰蓝与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和京绣并称“燕京八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作品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被工艺美术界称为“珐琅张” 。
座谈会上,张同禄介绍,景泰蓝的秘密就在于工人对烧制时间、火候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原料,无论是颜色还是光泽度,现在都比明清时期的要逊色很多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景泰蓝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算是年轻人,40多岁的人都很难找 。景泰蓝厂那么多人,团委书记整天没事可干,因为一个团员也没有 。”谈起事业的传承问题,张同禄显得很无奈 。
【唐三彩和景泰蓝的区别,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