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钦天监是干什么的官

钦天监是掌管编制历书、观察天文气象的机构 。
钦天监在古代为太史令之职,本属太常,唐朝改属秘书省,名称屡有变更,唐肃宗以后称司天台 。宋朝初年,称司天监,后改名太史局 。元朝以太史院主管观象颁历之事,而别设司天监(初称台)为天文学校 。又设回回司天监,掌领回回人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书 。

明朝钦天监是干什么的官


上图北京观象台
明朝在建国前设太史监,以刘基为太史令 。吴元年(1367)改监为院 。洪武元年(1368年)改太史院为司天监,又仿元制设回回司天监,各设监令、少监等官 。洪武三年(1370)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回回司天监也相应更改 。洪武十四年(1381)定钦天监为正五品衙门,设令、丞各一人 。洪武二十二年改监令为监正,监丞为监副 。洪武三十一(1398)年罢回回钦天监,以其职掌归并钦天监 。
明朝钦天监是干什么的官


上图北京观象台,摄于1900年左右 。
钦天监监正、监副总领编历观象之事 。
所谓编历,主要是指编写《大统历》,此外还有《御览月令历》、《七政躔度历》、《六壬遁甲历》、《四季天象录》 。
所谓观象,是指按规定日期,测侯日月、星辰、风云、气色,如有变异,要即时密疏以闻 。明朝对天象很重视,比如出现日食、月食的天象,钦天监要先期测出报告,礼部移文内外诸司,届时京师及全国各地要进行伐鼓救日(月)的活动 。祭祀和各种典礼,皆由钦天监选择时日 。
星象在古代有时也被政治斗争所利用,明朝也是如此,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惟庸党案已延续十年,当时钦天监上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于是前丞相李善长及其妻子弟侄七十余人,列入胡案被杀 。
由于钦天监专业性强,所以监官不得改授他官,子孙也不能改从其他专业 。
明朝钦天监是干什么的官


明朝后期,随着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统的天文历学开始注入西方天文历学成分 。明政府任命徐光启、李天经主持历局,并聘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担任历局职务,参与具体工作,崇祯八年(1635)完成了《崇祯历书》,崇祯十六年(1643)下令通行,但次年春即发生甲申之变 。清军入关,多尔衮把《崇祯历书》定名为《时宪历》,后又因避高宗弘历讳,时宪历改称时宪书 。即沿用至今的“农历” 。
钦天监不是官,而是一个机构,这个机构起始于明朝,清朝沿袭,其职掌是观测天文,制订历法 。
钦天监虽然出现于明朝,但它的前身却很早 。最早,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的太史令,比如司马迁父子都做过太史令,他们是史官,但同时也要负责天文和历法 。只不过,由于其作为史官的事迹更广为人知,于是忽略了他们在天文和历法方面的贡献 。(《史记》中,就有天文和历算的专门章节,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下去) 。
唐朝时,改太史令为太史局,属于秘书省的下属机构 。到了武则天时代,又改称浑天监、浑仪监,从这两个名字上,已经越来越体会到浓浓的天文气息了 。唐肃宗以后,改称司天台 。宋元时代,改称司天监 。
明朝始设钦天监,设监正一人,为整个部门的最高长官;设监副不等,为监正副手 。
【明朝钦天监是干什么的官】清朝沿袭设钦天监,不过,在官员的设置上,已经有与时俱进的意思了:由于洋人在天文历法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清朝也承认这一点,并且大胆地采用了拿来主义 。于是,钦天监的监正有两人,一为满人,一为洋人,都是正五品官 。相当于正厅级 。监副则满汉各一人,又有洋人左、右监副各一人,四人同级,都是正六品官 。相当于副厅级 。
钦天监之下,设有三个机构,即时宪科、天文科和漏刻科 。三者分别负责历象,天象和时日之事 。
在钦天监之上,往往会派一个王大臣作为分管领导 。

    推荐阅读